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药物分析》教学设计
曹玉嫔1 韦志英2 秦华珍1 潘小姣1▲
1.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广西南宁 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实训中心,广西南宁 530200
[摘要]以“中药制剂分析”为例,采用PAD 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药物分析》的教学实践,探讨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当中,根据本章节所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学习内容,设计3个课堂讨论思考题和1 次课堂作业。在教学评价当中,设置小组课堂表现及个人课堂表现项目,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合理的教学设计及有效的课堂评价,是运用好PAD 课堂的两个关键因素。
[关键词]药物分析;PAD 课堂;教学设计
对分课堂这一概念由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所创[1],并且于2016年首次从基本内涵、操作方法、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育理念、改革方向以及对分课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对分课堂,重新定义了课堂和师生的关系[2]。对分课堂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scussion),简称PAD 课堂。近年来,不少高校的公共课程[3-6]和专业课程[7-13]教学都对分教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效果较好。
《药物分析》是药学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安全、有效,关系到用药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危,对药品的质量控制比其他商品更为严格。《药物分析》旨在通过研发、生产、流通和应用等各环节,对药品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几年前,笔者曾对《药物分析》进行过理论教学的改革,但无论是启发式、讨论式或提问式的教学方法,都没有跳出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被定格在了一定的瓶颈[14]。自2019年下学期开始,笔者在《药物分析》的理论教学中应用了对分课堂的模式。本文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药物分析学》第十六章“中药制剂分析”为例[15],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设计方法。
1 导言(引起学习动机、导入主题)
介绍中医中药在我们国家医疗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中药和中药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引入中药和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2 教学目标
2.1 学习目标
2.1.1 知识目标 ①掌握中药制剂分析的定义、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分析的基本程序。②掌握中药制剂分析中供试样品的制备方法、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尤其是要掌握超声提取法在供试样品制备中的应用,薄层色谱法(TLC)在鉴别中的应用,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含量测定中的应用。③熟悉中药制剂的常见检查项目和检查方法。④熟悉中药指纹图谱的定义和分类。⑤了解中药制剂分析现状和发展趋势。
2.1.2 技能(能力)目标 ①通过学习掌握如何制备供试样品, 尤其是如何使用超声提取法制备供试样品。②通过学习掌握如何用TLC 对中药及其制剂进行鉴别,尤其是使如何选择对照物、薄层板、展开剂和显色剂,如何避免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TLC 结果的影响。③通过学习掌握HPLC 用于含量测定时,外标一点法的计算方法。
2.1.3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中药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兴趣。
2.2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2.1 重点 ①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和分析的基本程序。②供试样品的制备方法,尤其是超声提取法。③TLC 在中药及其制剂鉴别中的应用, 尤其是TLC的影响因素。④HPLC 在中药及其制剂含量测定中的应用和外标一点法的计算。
2.2.2 难点 在HPLC 的含量测定中,外标一点法的计算。
3 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3.1 学情分析
①课程授课对象为药学相关专业的四年级学生,均为理科生,学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的思维较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大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②学生已经学习了与本课程相关的基础课程,如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基础知识较扎实,有利于本章的学习。③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④学生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3.2 教学预测
①经过前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学生们对《药物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药物分析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但是,前期的学习内容都是关于化学原料药物和制剂的质量分析,现在转到学习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可能部分学生会有些“转不过弯”,需要教师做适当的引导。②学生们已经上过TLC 的实验课,对这种实验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知,但是理论知识还是有所欠缺,尤其对TLC 的影响因素了解不多。③学生们上过HPLC 的实验课,并且授课教师在前期专门用一次课的时间对HPLC 进行了一次专题讲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所以学生们对这种实验方法应该比较熟悉了。但是,上实验课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不太了解外标一点法的计算依据和方法。所以,有必要对此部分内容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点讲解。
4 教学过程
本校的每个理论课学时为40 min, 由于本章学习内容较多,计划用4 个学习时完成教学。在对分课堂的教学中, 每个学时的教学过程一般都是教师先授课,并在讲课的末尾布置当堂对分思考题,这过程个大约控制在15 min 左右; 然后是每个学生独学内化5 min;接着是小组讨论10 min;最后10 min 是师生对话和“亮考帮”。在40 min 的课堂中,老师占用的教学时间约为三分之一,把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师生对话,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满堂灌”而学生又经常“充耳不闻”的现象,整个课堂生动活泼。
在教学过程当中,根据本章节所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学习内容,设计3 个课堂讨论思考题和1 次课堂作业。在第1 学时,首先对对中药制剂分析进行简单的概述,然后布置课堂讨论思考题: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是什么? 在第2 学时,对供试样品的制备方法进行简单的概述,接着举例两个用超声提取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的例子, 分别为: 三黄片中盐酸小檗碱的HPLC 含量测定和白芍中芍药苷的HPLC 含量测定。这两个例子一个是超声后需要补足重量的提取方法,一个是超声后不需要补足重量的提取方法。然后布置课堂讨论思考题: 在上述两个含量测定的例子中,所用的超声提取法有何区别? 为何会有这种区别? 在第3 学时, 首先对薄层色谱法的一般知识点进行概述,然后布置课堂讨论思考题:TLC 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在第4 学时,首先对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概述,重点讲授HPLC 外标一点法的应用及计算,然后布置四道HPLC 外标一点法的计算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并上交,见表1。
表1 对分课堂的教学过程
5 教学评价
按照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把班上学生随机分为若干组,每组5~8 位同学。独学内化和小组讨论结束之后,由各小组举手抢答当堂对分思考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每个小组所给出答案的正确程度,给予小组全体成员适当的课堂表现分。在“亮考帮”环节中[16],根据学生的个人表现给予适当的课堂表现分。课后,对学生的当堂作业进行批改,解学生对外标一点法计算的掌握程度。课堂表现分和作业成绩都将纳入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成绩当中。形成性评价成绩,即是平时成绩,以前其在总评中占比30%,现在占比提高到40%, 有利于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表现,避免“临时抱佛脚”式地应付期末考试。而在形成性评价成绩当中,把课堂表现(包括小组课堂表现和个人课堂表现)的占比设置为30%,以提高对分课堂的学习效率。具体教学评价计算方法如下:形成性评价成绩=小组课堂表现×20%+个人课堂表现×10%+实验成绩×30%+课后讨论×20%+课堂作业×10%+考勤×10%;课程总成绩=形成性评价成绩×40%+期末考试×60%。
6 教学反思
对分课堂主要包括三个过程:讲授、内化吸收、讨论(小组讨论、师生对话和“亮考帮”)。讲授的过程是教师要先讲课, 对课程内容进行充分而不过分的引导,这个过程最关键的地方是如何做得“精讲留白”的同时,又能提出合理的课堂思考题。比如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在讲解到“供试样品的制备方法”时,简单地罗列了常见的提取方法之后,对重点要掌握的超声提取法,从药典中找到具体的例子来讲解,并根据实例中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当堂对分思考题, 使之与“供试样品的制备方法,尤其是超声提取法”这个重点内容相契合。内化吸收,是指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各人理解并形成成果。讨论,是指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把各自的内化成果进行交流,解决低层次问题,凝练高层次问题。内化吸收和讨论两个过程的实施主体都是学生,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这个教学过程成功的关键。
有关文献研究表明[17],大脑是天生倾向于节约能量的,因此要想让“天生懒惰”的大脑运动起来,确实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在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期,笔者发现不少学生根本不愿意参与到内化吸收和讨论的教学过程当中, 仿佛这些事情都与自己无关。于是,笔者在形成性评价中,设置了课堂表现这一评价项目, 并且让其在形成性评价中的占比达到30%。这个课堂表现项目不仅仅对小组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打分(小组课堂表现占20%),还对在“亮考帮”中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评价打分(个人课堂表现占10%)。所谓“亮考帮”:亮就是亮闪闪,是就教师所教过的内容提出自己理解得最到位的地方,拿出来跟全班同学分享学习成果;考就是考考你,是就教师教过的内容中提出问题考查班里其他同学的学习效果;帮就是帮帮我,是就教师所讲过的内容,经过小组讨论,提出理解得不到位的问题请求班里其他同学的帮助。对思考题回答正确或部分正确的小组,给予合理的课堂表现分。在“亮考帮”中,无论是“亮”、还是“考”、或是“帮”,只要学生能勇敢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都给予适当的课堂表现分,以鼓励学生都参与到对分课堂的讨论教学过程当中。同时,教师现场对各种问题进行最后的答疑,解决高层次问题。自从增加了课堂表现的评价项目,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抢着举手发言的“盛况”。
7 结语
将对分课堂应用于《药物分析》理论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对分”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加强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打破了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上难以提升教学质量的瓶颈。合理的教学设计及有效的课堂评价,是运用好对分课堂的两个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2]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6.
[3]李海伦,唐歌,王力.对分课堂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20,38(4):93-96.
[4]李明哲,朱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高等数学》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2):87-88.
[5]安利,陈菁,赵永梅,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实践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41(Z1):149-152.
[6]金小方.“对分课堂”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及辨正[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4):180-183.
[7]邱雪梅,刘龙,余春芳,等.医学微生物学对分课堂多元教学的整合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7):801-804.
[8]赵臻,孙小媛.“对分课堂”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22(4):36-39.
[9]罗兰,杨榆玲.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4):72-73.
[10]周勇,唐梅,毛加宁,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及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296-297.
[11]靳丽丽.对分课堂在药学本科综合性、设计性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387-388.
[12]符丽娟,隋海娟,庞东渤.对分课堂结合案例教学在药理学大班教学中的尝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2):50-51.
[13]蔡容,王含彦,陈蓉,等.基于对分课堂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2):52-53.
[14]潘小姣,王勤.《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经验总结[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126-127.
[15]甄汉深,贡济宇.药物分析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16]程英姿.试论“对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观念颠覆[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149-151.
[17]Cheval B,Tipura E,Burra N,et al.Avoding sedentary behaviors requires more cortical resources than avoiding physical activitiy:An EEG study[J].Neuropsychologia,2018,119:68-80.
Teaching design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based on PDA class teaching mode
CAO Yu-pin1 WEI Zhi-ying2 QIN Hua-zhen1 PAN Xiao-jiao1
1. College of Pharmacy,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xi Province, Nanning 530200, China;2. Teaching Center of Experiment and Practical Training,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xi Province,Nanning 530200, China
[Abstract]Taking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s an example,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teaching design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was discussed by using PDA clas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ree class discussion questions and one class assignment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in this chapter. In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group and individual classroom performance items were set up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study actively. Reasonable teaching design and effective class evaluation were the two key factors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PDA class.
[Key words]Pharmaceutical analysis; PDA class; Teach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1)4(c)-0186-04
[基金项目]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019B078)
[作者简介]曹玉嫔(1988-),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天然产物的成份分析
通讯作者潘小姣(1975-),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
(收稿日期:20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