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临床检验应用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
邓先平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检验科,北京 100091
[摘要]目的 分析尿常规检验进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检验科进行尿常规检验的30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0 例)和试验组(150 例)。对照组尿常规检验采用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试验组采用分析前质量控制。比较两组的尿常规标本合格率,尿常规检验质量,医护患三方满意度,分析尿常规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结果 试验组尿常规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尿常规检验质量总分及环境、技术、人员各方面的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护患三方对尿常规检验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标本的原因以样本污染、采集有误、样本量少为主。 结论 尿常规检验进行分析前质量控制,能提高标本合格率和检验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尿常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合格率;满意度;风险管理
尿常规是医学三大常规检验项目之一,肾脏病变患者早期,能从尿液中发现蛋白、尿沉渣等成分,在某些全身性病变中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2]。此外,在患者临床治疗中,定期监测尿常规变化,能为用药调整、继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有研究发现,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多,不仅降低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会耽误患者的治疗时机,有必要开展质量管理工作[3-4]。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普遍将重点放在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应对策略上,分析前质量控制作为一种重要的质控手段,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较少[5-6]。本研究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检验科进行尿常规检验的3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前质量控制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检验科进行尿常规检验的30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0 例)和试验组(150 例)。对照组中,男83 例,女67 例;年龄18~79 岁,平均(48.36±15.40)岁;患者来源,门诊93例,住院57 例;所属科室,普外科37 例,内科55 例,骨科18 例,妇产科29 例,其他11 例。试验组中,男79 例,女71 例;年龄19~80 岁,平均(47.73±16.62)岁;患者来源,门诊91 例,住院59 例;所属科室,普外科33 例,内科52 例,骨科23 例,妇产科27 例,其他15 例。本研究中,医生5 名,其中男4 名,女1 名;年龄38~52 岁,平均(44.63±8.75)岁;职称:主治医师4 名,副主任医师1 名。护士12 名,均为女性;年龄26~35 岁,平均(30.48±5.22)岁;职称:护师9 名,主管护师2 名,副主任护师1 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7]:①年龄18~80 岁,临床资料完整;②有正常沟通能力;③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者;②听力障碍者;③合并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者;④依从性差,不能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尿常规检验时, 采用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从采样、送检、检验等环节进行管理。试验组采用分析前质量控制,具体内容如下。
1.2.1 检查申请 ①仔细检查申请单,要求申请单上的患者信息齐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标本类型、临床诊断、检测项目、送检单位、送检医生、申请日期、采集时间、采集人等。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应在申请单上注明,例如采集时间、患者体位、用药和手术情况等。②患者有特殊情况时,可口头或电话委托附加检测项目,并填写《标本接收凭证》,或委托实验室人员填写申请单。③分析失败再次检验,或对原样本进一步检验时,如果标本量不足应重新采集。④急需检验的项目,在申请单上标记“急”字。
1.2.2 患者准备 ①情绪。要求患者处于平静状态,不能激动、兴奋、恐惧。②运动。患者不能在剧烈运动后采样,至少休息10~15 min[8]。③饮食。患者在检查前一天晚21 点后禁止进食,可少量饮水;检查当天早上严格禁食、禁水。④药物。有些药物会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改变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因此要向医护人员如实说明有无用药情况。⑤生理差异。开具申请单、评估检验报告时,特别注意性别、年龄、生理周期、昼夜变化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进行采样指导。⑥最好选择晨尿、中段尿,留取尿液≥10 mL。
1.2.3 标本采集 ①使用条形码,将其作为尿液标本的唯一标识,包含的信息有条形码号、患者类别、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标本采集试管类别、采集量、检测项目等。②选择标本器材。尿常规使用一次性、清洁干燥、有较大开口的容器;24 h 尿标本、随机尿标本使用带盖的一次性、清洁干燥试管。③选择尿液防腐剂,其中浓盐酸适用于U-FF、U-ALD、U-CA的防腐,具有防腐和酸化作用,能保存尿液中的有效成分,用量是100 mL 尿液∶1 mL 浓盐酸;甲苯适用于U-CP、U-ALB、肾功能全套的防腐,能在尿液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阻断空气中的细菌, 用量是100 mL 尿液∶0.5 mL 甲苯。④女性采集尿液标本前要清洗外阴,防止白带混入标本; 尿路感染患者的脓尿具有间歇性,应多次反复采样并检查[9]。⑤物品处理。尿液标本采集后, 非损伤性物品使用黄色医用垃圾袋盛装,并按照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理[10]。⑥尿液标本采集后,使用条码枪扫描条形码,及时确认标本采集时间和采集人信息。
1.2.4 标本送检 ①标本运输前,护士根据标本在室温中的稳定性,通知工勤人员送检,做好交接记录。②标本运输时,要求送检人员经培训后上岗;标本必须放置在专用标本箱中;运输期间防止过度震荡、破损、污染,保证运输安全。③和实验室交接,由专业人员使用定点班车送至实验室。④如果标本运输中发生渗漏,处理方法和要求如下:戴手套,使用纸巾覆盖、吸收溢出物,向纸巾上倾倒消毒剂,30 min 后清除物质[11]。如有必要,对溢出区进行清洁和消毒,并向主管部门通报,说明已经完成清除污染工作。
1.2.5 标本验收 ①验收内容:要求条形码正确无误;申请检验项目和标本相符;标本容器无破损;标本量符合检验要求;防腐剂使用恰当;未超过有效保存期[12]。②拒收标本的标准:容器上无标识或条形码不清晰;申请检验项目和标本不相符;标本采集不符合要求,例如防腐剂使用不当;容器破损、渗漏等。③针对不合格标本:记录在《标本验收记录本》上,填写《不合格标本退单通知》,和标本一起退回病区;病区在标本退回栏中打印条形码, 根据要求再次准备、采集、送检。
1.2.6 风险管理 标本处理时,标本分样是一个常见环节,应做好安全防护,防止分错样本。要求如下:①同类别、同项目的标本分样时,分样后标本标识要和原始标本标识保持一致; ②从原始标本中分出不同类别、不同项目的标本,分样后标本标识和原始标本标识不一致,利用申请单信息可追溯原始标本[13]
1.2.7 室内质控 采用HIS、LIS 系统和Westgard 法,对实验室检验工作的精密度进行检测和控制,提高常规工作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结合尿常规检验工作的特点和需求,从环境、技术、人员三个层面编制管理制度体系,要求检验人员严格执行,配合奖惩激励措施。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观察尿常规标本合格率。合格的判定标准[14]:留取中段晨尿,在1 h 内送检;未受到体液、分泌物污染;尿液中有形成分的数量和形态均正常。②分析尿常规标本不合格的原因。③评价尿常规检验质量,包括环境、技术、人员3 个层面,单项满分20 分,得分越高代表检验质量越好[15]。④采用自制问卷评估医护患三方对尿常规检验工作的满意度,该问卷Cronbach′s α为0.92。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 个层级,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Excel 内,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尿常规标本合格率的比较
试验组尿常规标本合格148 例(98.67%),不合格2 例(1.33%);对照组尿常规标本合格139 例(92.67%),不合格11 例(7.33%)。试验组尿常规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3,P=0.011)。
2.2 尿常规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13 例不合格标本的原因以样本污染(38.46%)、采集有误(23.08%)、样本量少(15.38%)为主(表1)。
表1 尿常规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2.3 两组尿常规检验质量评分的比较
试验组尿常规检验质量总分及环境、技术、人员各方面的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尿常规检验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2.4 两组医护患三方满意度的比较
试验组医护患三方对尿常规检验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医护患三方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尿常规检验是临床常见的检验项目,健康人群的尿液特点是:①颜色呈淡黄色;②尿液透明;③pH 值约为6.5;④镜下高倍视野可见红细胞0~2 个,白细胞0~5 个,无颗粒管型,无或偶见透明管型;⑤蛋白、糖、酮体、胆红素均为阴性(-);⑥尿胆原定量<10 mg/L。任何一项指标发生异常,均能反映出机体器官组织的变化,例如红细胞增多,可能是肾炎、结核、急性膀胱炎、泌尿系统结石或肿瘤所致;白细胞增多,可能是结核、泌尿系统感染所致。刘艳芳[16]的研究显示,发生急慢性肾炎,尿液中的颗粒管型增多。周仲煜[17]的研究证实, 尿常规虽然是诊断尿路感染最简便的方法,但尿常规中的白细胞、细菌计数、亚硝酸盐和尿培养阳性具有相关性。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目前尿常规检验多采用自动化设备完成,减轻了人员工作量,能避免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但是,尿液标本在检验前,还有采集、保存、送检等环节,统称为分析前环节,存在较多影响因素:①样本污染,例如男性的精液,女性的阴道分泌物和经血,混入尿液标本中造成污染[18];②采集有误,患者的准备工作不足,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后采样,或者采集容器不合适;③样本量少,不满足上机检验要求;④送检超时,由于尿液标本放置时间长,尿液中的蛋白、胆原发生分解,细菌繁殖而影响检验结果[19];⑤仪器操作不当,主要是维修、保养工作不到位,或者没有定期校准;⑥试纸保存不当等。针对这些因素加强管理控制,保证尿液标本的质量,成为医护人员的关注重点。
本研究以300 例尿常规检验患者为对象,结果显示:试验组尿常规标本合格率、检验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医护患三方对尿常规检验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潘雪夜[20]的研究结果相近。本研究将分析前质量控制将管理重点放在检验前的环节,包括检查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送检、标本验收、风险管理、室内质控7 项内容,明确了尿标本采集和送检时的各种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 尿常规临床检验应用分析前质量控制,能提高标本合格率和检验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学东,许铭飞,覃思华,等.促凝管分离胶内气泡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2019,34(11):1045-1047.
[2]关喜华.尿常规检测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3):162-164.
[3]马小阳.不同尿检时间对尿路感染患者尿常规检验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8):76-77.
[4]张德力,周伟深.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8,8(3):153-155.
[5]宋超,康凤凤,夏晓华,等.浙江省51 家民营医院检验科质量现状与改进建议[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7):510-513.
[6]李品宏,王云龙.浅析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0):107-110.
[7]吕晓萍,荣墨克,林伟,等.尿常规检验自动分析方法的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8):1075-1076.
[8]刘张玲,李娟,蒲然,等.PDCA 循环管理在推进生化项目检验结果互认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20,35(9):943-945.
[9]马红叶,洪燕英,郭宏林.PDCA 循环管理在降低临床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中的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9):1587-1590,1608.
[10]彭玲玲,胡浩,段宇.老年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的分布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9):4084-4086.
[11]杨慧敏,谢艳军.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6):664-666.
[12]詹鑫杰.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效果比照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2020,9(3):136-138.
[13]王晶晶,张维伦.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7):962-964.
[14]钟传华,田源,毕星星,等.非感染性泌尿系疾病患者尿白细胞水平的变化[J].检验医学,2016,31(11):965-966.
[15]吴叶佳,王仁颖,王迪,等.简易尿道口清洁对尿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8):1707-1709.
[16]刘艳芳.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3):506-507.
[17]周仲煜.泌尿系感染时尿常规与尿培养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10):1837-1839.
[18]何光红,张维贞,肖琴,等.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3):1234-1235,1238.
[19]罗文凡,杨栋,曹楠楠,等.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对细菌性泌尿道感染的检测效能[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2):281-284.
[20]潘雪夜.尿液分析仪在尿常规检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9):58-59.
Clinical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b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urine routine clinical test
DENG Xian-ping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No.8 Medical Center,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LA, Beijing 10009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b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routine clinical testing of urine.Methods A total of 3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outine urine examination in the No.8 Medical Center,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LA laboratory medicine department from March 2019 to March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150 cases)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5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quality management mode for routine urine tes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pre analysis quality control. The qualified rate of routine urine specimens, the quality of routine urine examination, the satisfaction of doctors and pati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the reasons for unqualified routine urine specime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assing rate of routine urine specimens in tes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score of urine routine test and the quality scores of environment, technology and personnel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atisfaction of routine urine test was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main reasons for unqualified samples were contamination of samples, wrong collection and small sample size.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re-analytical quality control of urine routine clinical testing can improve the sample qualification rate and test quality, and has the value of popularizing.
[Key words]Urine routine; Clinical test; Quality control; Pass rate; Satisfaction degree;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1)4(c)-0150-04
[作者简介]邓先平(1985-),女,汉族,安徽宿松人,本科,主管技师,研究方向:检验医学
(收稿日期:2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