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联合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华文英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江西抚州 344000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 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 例)与对照组(30 例)。对照组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应用康复训练联合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后的蛙田饮水试验分级及吞咽功能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蛙田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吞咽功能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训练联合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康复训练;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吞咽障碍;脑卒中
脑卒中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脑部神经功能会受到严重损伤,易发生多种功能障碍[1]。临床上会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积极的治疗,以减少脑部缺血、缺氧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但是在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致使其出现多种并发症[2]。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患者此时无法正常的咀嚼食物,并且无法正常的进行下咽,使患者无法正常摄入营养物质,而出现营养不良现象,对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病情康复造成严重的影响[3-4]。对于吞咽障碍患者,需要对其实施合理的功能锻炼,以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促使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进而提高病情的康复效果[5-6]。本研究旨在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 例)与对照组(30 例)。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65~90 岁,平均(77.64±9.21)岁;病程12~22 d,平均(17.15±1.53)d;蛙田饮水试验分级:2 级10 例,3 级20 例。观察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65~95 岁,平均(79.37±9.68)岁;病程12~23 d,平均(17.44±1.35)d;蛙田饮水试验分级:2 级11 例,3 级19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关于脑卒中疾病诊断标准[7];②均经过检查确诊为吞咽障碍;③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认知障碍或者精神疾病者;②伴有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③伴有其他口腔疾病或者咽喉疾病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开展口腔部位肌肉的训练,通过语言训练、饮食训练等,不断提升患者的吞咽功能。
观察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联合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①间歇口腔管饲法。护理人员准备好温开水、营养管、流质食物、注射器、一次性手套等物品。在训练前对患者讲解此次训练的方法和目的,以增强患者的配合度;使患者保持坐位或者半卧位,首先将患者口腔分泌物清除干净,选择大小、粗细合适的导管对患者置管,将患者的下颌稍微抬起,将导管前端湿润,降低对咽喉部造成的刺激,然后将导管推进咽喉,动作需轻柔、缓慢,达到咽喉部14~16 cm 的位置时,嘱咐患者做吞咽动作,在插管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若患者出现呛咳现象则要立即停止插管。在进行插管时,要准确判断导管是否在食管内,具体判断方法:将管路顺时针旋转一圈,若食管平滑肌存在吸吮感,则插入食管内;将导管的末端连接水碗,若无气泡溢出则插入食管内;使用注射器向管路内缓慢注入温水,若无呛咳,则进入食管内。若导管确定插入食管内,则根据每次插管次数确定其每日进食量,约3~4 次/d,500~600 mL/次。在拔管前,指导患者深呼吸,于呼吸末行前端夹闭快速拔管操作,以防气管内误吸管路残留物;在进食后嘱咐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时间30 min 左右,并避免行其他动作,以防出现恶心呕吐现象。②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对处于恢复期且病情稳定患者行吞咽功能评估,然后开始训练。a.营养管理: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b.促进吞咽功能:采用直接及间接康复训练方式,主要训练内容包括吞咽训练、呼吸训练、整体感觉刺激以及口部和面部肌肉训练;c.代偿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改变食物性状,可以给予患者流质或者半流质食物,在进食时要调整每口的进食量,根据患者咀嚼情况和吞咽情况,适时调整进食量;为患者选择良好的康复环境,并帮助患者保持合理的进食体位,对于有进食自理能力者,可以帮助患者下床,将足部着地,身体前倾,背靠椅子上进食;若患者无自主进食能力,则可以使患者保持侧卧位或抬高床头,以促进患者进食;进食后要对患者的口腔卫生进行护理,及时的将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清除,避免病菌从口入;在训练的同时给予患者合理的生物反馈、口腔黏膜的冷刺激、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在对患者实施训练的同时,要对其心理状态作积极了解,对伴负面心理者,则应给予其恰当的心理疏导,改善其心态状态,提高训练效果。
两组患者均连续训练14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蛙田饮水试验分级与吞咽功能临床效果情况。
①蛙田饮水试验分级。嘱患者端坐,喝30 mL 的温开水,能将水一次顺利咽下,且无呛咳现象为1 级;能将水分两次以上咽下,且无呛咳现象为2 级;能将水一次咽下,但存在呛咳现象为3 级;能将水分两次及以上咽下,且伴呛咳现象为4 级;全程伴呛咳现象,且无法下咽水为5 级[8]。②吞咽功能临床效果。痊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蛙田饮水试验为1 级;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蛙田饮水试验为2 级;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蛙田饮水试验为3 级[9]。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蛙田饮水试验分级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蛙田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蛙田饮水试验分级情况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临床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临床效果的比较[n(%)]

3 讨论
脑卒中疾病在我国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该病发病率随之呈上升趋势[10-12]。脑卒中患者的脑部功能受到严重损伤,患者多会出现多种功能障碍,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吞咽障碍。对于吞咽障碍患者,其无法进行正常的咀嚼和吞咽,导致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现象,对疾病的康复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患者实施合理的训练以提升患者的吞咽功能[13-15]。
本研究对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训练联合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训练,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康复训练的开展能够使患者面部、口部和咽喉部的肌肉功能得到恢复和强化,进而提升患者的咀嚼和吞咽能力[16-17];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训练是一种进食代偿手段,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补充营养物质,提高患者的身体功能,促进病情康复[18-2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蛙田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通过实施康复训练联合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对患者训练,能够改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以往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主要是注重肌肉、饮食方面的训练,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本次训练中,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的效果优于单种训练方法,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被动进食的方式来提升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身体机能恢复,这对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而康复训练能够使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快速的恢复,进而提升患者进食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身体机能;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康复训练联合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训练,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能够得到明显恢复,对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病情康复有重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李凌霄,胡智艳,熊琳,等.间歇性经口至胃管饲法在高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0):1237-1240.
[2]林长燕.1 例脑干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行间歇性经口胃管管饲法联合综合吞咽功能训练的家庭护理报告[J].医药前沿,2019,9(19):171-172.
[3]王爱霞,刘延锦,董小方,等.间歇经口管饲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舒适度及吞咽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3):305-309.
[4]王静,刘辉,柳杰,等.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在痴呆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5(11):1030-1032.
[5]宗敏茹,庞灵,郑兰娥,等.间歇性管饲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气管切开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12):925-927.
[6]李波,曾明,朱明锦,等.吞咽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104-107,111.
[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8]张秀淋,陈文媛,黄惠芳.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用间歇性经口管饲法对管饲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157-159.
[9]季洪玲.间歇经口至胃管管饲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3):32-34.
[10]陈念,李新,宫璞,等.间歇经口管饲对伴延髓麻痹或假性延髓麻痹的急性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影响[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9,27(3):187-192.
[11]纪婕,姜蕴璐.3 例头颈部肿瘤患者间歇经口管饲的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2):207-208.
[12]欧阳慧,张春花,张梦华,等.1 例植物状态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7):162-163.
[13]朱莉.间歇管饲法并球囊扩张技术用于脑卒中咽期吞咽障碍治疗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193-195.
[14]苏畅,李勇,吴文丽.间歇经口插管管饲技术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10):139-140.
[15]陈琼梅,安德连,刘静雯,等.间歇置管管饲法对鼻咽癌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结局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2):70-71.
[16]龚一博,张庆波.间歇性经口食管插管营养法对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5):81.
[17]杨红英,杨桂云,肖文香,等.间歇性管饲技术联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1):151-155.
[18]丁战敏,赵幸娜,罗迷,等.一种新型口腔营养管在阿尔茨海默病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2):78-79.
[19]张毓蓉.婴幼儿的喂养和吞咽障碍——新生儿由管饲到经口喂养的管理要素[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12):949-951.
[20]刘美青,刘小菁,吴建芬,等.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3):210-212.
Appli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intermittent oral to esophageal feeding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HUA Wen-yi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Medicine,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Fu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Fuzhou 344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intermittent oral to esophageal feeding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dysphagia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Fuzhou City from June 2019 to June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swallowing function train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intermittent oral to esophageal tube feeding training.The grading of frog field drinking test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swallowing fun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aining.Results The classification of frog field drinking water tes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wallowing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intermittent oral to esophageal tube feeding training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can improve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which has a high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termittent oral to esophageal tube feeding; Dysphagia; Stroke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1)4(a)-0075-03
[基金项目]江西省抚州市社会发展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
(收稿日期:20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