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达标理论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黄河龙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西景德镇 333000
[摘要]目的 探讨互动达标理论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就诊的60 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程度、服药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HAMD 评分为(14.47±3.22)分,低于对照组的(17.24±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P<0.05);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90.52±5.63)分,高于对照组的(83.69±5.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0%(30/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互动达标理论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效果显著且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抑郁症;互动达标理论;抑郁程度;服药依从性;满意度
抑郁症的主要特征为心情持续低落,属于世界第四大疾病之一[1-2]。抑郁症病因尚不明确,与社会环境、家庭、生理及心理个性等因素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3]。在不同因素干扰下引发造成抑郁障碍,严重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杀行为。对这类人群,社会、家庭需给予更多的关注,并积极进行心理与药物治疗,而多数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较差,且因病耻感导致服药依从性差[4-5]。在患者治疗期予以完善的护理模式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针对抑郁症的护理,主要通过缓解患者心理负担,降低自杀率,使其逐渐恢复社会功能[6]。常规护理干预的出发点为疾病本身,针对疾病的特点开展护理工作,导致护理效果不佳。互动达标理论源于概念结构的人际系统,该理论的重点也是人际间系统,在疾病中应用该理论,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评估,包括角色、自我、互动、沟通、感知等,确定患者需要帮助,而后通过护患共同决策就指定可行且针对问题的计划与目标,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实施计划,以促进目标达成,而达到帮助患者逐渐康复的作用[7-8]。鉴于此,本研究将以常规护理作为对照,对30 例患者实施基于互动达标理论为理念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13 例,女17 例;年龄18~57 岁,平均(33.65±6.89)岁;病程6 个月~5年,平均(2.05±0.59)年。观察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18~52 岁,平均(32.09±5.36)岁;病程3 个月~5年,平均(2.01±0.60)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9]中相关诊断标准一致;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7 分者;③知晓本研究并同意参与者。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②自杀自伤倾向严重,无法自理生活者;③沟通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日常护理、鼓励患者参与户外活动、观察病情变动、做好防护安全工作。
1.3.2 观察组 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科学评估: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病史,并通过互动达标理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了解情况、社会支持系统及入院治疗态度、健康状态及用药情况综合评估。主动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患者想法,与患者及家属能力和谐的关系,鼓励家属加入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护理人员还需通过观察、会谈等方式获取利于评估患者的信息。②护理计划:综合分析收集的信息,根据患者目前疾病情况构建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并达到相应的目标。在制定目标过程中,护理人员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并与患者互动、沟通,与患者共同探讨问题所在,使患者详细了解抑郁症知识,按规律服药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③计划实施: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以消除患者陌生感。通过科学的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信任,鼓励患者表达内心负面情绪,予并予以开导,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当前的精神状态表示理解,针对心理问题予以针对的劝导;其次,开展具有计划性、目的性的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掌握疾病知识、治疗目的、方法及治疗所能达到的效果。日常中加强对患者用药、安全、生活等指导;与家属交流,使患者家属正确认识抑郁症,能予以患者支持与关爱,提高患者的归属感。④评价:护理后,综合评价护理计划是否完成,目标是否实现,评价护理工作的有效性。目标达成可结束该阶段的护理,若未达成目标,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对原本的护理计划与目标进行合理修改,并再次实施互动。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程度、 服药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调查护理满意度。抑郁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0]分别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程度,量表分为7 个项目,包括焦虑、体重、认识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大部分项目采用0~4 分评分法,0 分表示没有;1 分表示可疑或轻微;2 分表示轻度;3 分表示中度;4 分表示重度。少数项目次采用0~2 分评分法,0 分表示没有;1 分表示可疑或轻微;2 分表示有明显症状。总分<7 为正常;7~17 分为可疑或轻微;18~24 分则确诊抑郁症。服药依从性:完全依从为主动遵循医嘱规律服药;部分依从为需要护理人员督促服药; 不依从为拒绝服药治疗,常藏药或弃药,经说服后不改正,需强制其服药。完全依从与部分依从计入总依从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用我院自制的抑郁症患者健康知识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内容包含合理用药、自我调节、失眠应对方式等,量表共20 个项目,采用1~5 分计分制,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越佳。满意度: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使用我院编制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护理态度、护理技巧、沟通技巧及健康宣教等内容,包含3 个选项,分别为:不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抑郁程度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HAMD 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HAMD 评分的比较(分,±s)
2.2 两组护理后服药总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的服药依从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后服药总依从性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服药总依从性的比较[n(%)]
2.3 两组护理后健康知识掌握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90.52±5.63)分,高于对照组的(83.69±5.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3,P=0.000)。
2.4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0%(30/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抑郁症通常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 思维迟缓、食欲缺乏、精神萎靡及睡眠障碍等,重度患者还可能出现厌世、绝望、幻想,甚至出现自杀倾向[11-12]。因患者自控力较弱,且服药依从性差,所以针对抑郁症的治疗,不仅予以药物,还需积极开展护理干预,因患者自控能力较弱,服药依从性不佳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13-14]。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服药依从性,以促进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干预可有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分析其原因,互动达标理论体现在人际关系中,护理开展中用该理论主要为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生长发育、互动、自我、感知、角色等方面,将患者存在的问题加以明确,由患者与护理人员共同制定目标与护理计划,并使患者家属参与护理中,最终达到护理目标,改善患者内心负面情绪[15]。护患间互动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主动参与行与自觉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互动更有利于促进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互动达标理论的主要特点为护理中与患者保持互动,共同参与,以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患者有效互动,护理中通过对患者感知、反应及情绪的观察判断,通过知识宣教与沟通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治疗,进而达到护理目的[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服药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可使患者明确控制疾病与按时服药明确相关,提高其自我管理意识,严格按时按规律服药,可促进康复,避免疾病复发。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共同制定计划、目标,提高患者参与性,也可提升患者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可与患者构建和谐平等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的需求,对其生理、生理、社会需求予以最大程度满足。将传统护理中帮助者与被帮助者角色转变,有助于促进患者改善不良情绪,掌握疾病知识,促进其按时服药,提高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18]。但本研究因样本量小可能导致研究结果有一定局限性,下一步需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对抑郁症患者实施互动达标理论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效果显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林丽,宋红霞,徐帆,等.心理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境障碍的积极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14(3):401-403.
[2]任巧玲,李遵清,吴虹,等.希望理论在抑郁症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3):4239-4243.
[3]赵亚,许婵娟,康晖,等.基于循证理论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5):150-153.
[4]李春华.综合护理干预对具有自杀倾向抑郁症住院患者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9):1257-1259.
[5]张军红,许影,拜争刚,等.整体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影响的系统评价[J].西部中医药,2016,29(7):72-75.
[6]谢红芬,王桂梅,胡启梅,等.个案管理对社区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6,23(16):70-75.
[7]朱宇虹,吴丽芬.基于King 达标理论的心理护理干预在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9):1044-1045.
[8]詹雪梅,张曼莉,李朴,等.基于达标理论的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0):2601-2604.
[9]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2-72.
[10]王妙华,刘海斌,张建芳.小组积极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30(11):1487-1489.
[11]许力新,刘小彦,范彦蓉,等.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抑郁症住院患者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8,22(6):1130-1133.
[12]朱伟玉,徐美英,高志虹,等.针对性睡眠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4):2675-2677.
[13]高秀君,王建女,王颖.PDCA 护理模式在改善抑郁症患者不良情绪及心境状态中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4):490-492.
[14]贾莉娜,李虹娟,刘小娟,等.优质护理干预对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6):1084-1086.
[15]向玉仙,李素萍,赵娟,等.“一病一优”护理模式对抑郁症住院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疗效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9):4245-4249.
[16]王桂梅,谢红芬,罗娟,等.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服务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33):977-980.
[17]陈芸,高月红,邱海燕.互动式教育模式在提高抑郁症患者自我护理行为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24):2247-2250.
[18]王亚楠,李平,叶苓,等.互动达标理论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20):143-145.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standard interaction theory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HUANG He-long
Jingdezhen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Jiangxi Province, Jingdezhen 33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standard interaction theory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30 cases each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was used, 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is basis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tandard interaction was adopted. The degree of depressi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mastery of health knowledg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Before nursing,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score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not displayed statistically (P>0.05). After nursing, the HAMD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4.47±3.22) point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f (17.24±3.48) 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67% (29/3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ccounting for 70.00% (21/30) (P<0.05). The health knowledge mastery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52±5.63) point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83.69±5.74) points,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otal satisfaction was 100.00% (30/3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ccounting for 80.00% (24/3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ndard interaction theory as an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depression, and increase their compliance with medication and their knowledge of health. The nursing effect is remarkable and the satisfaction is high,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Depression; Standard interaction theory; Degree of depressi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Satisfaction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20)10(b)-0209-04
[基金项目]江西省景德镇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2SFZC031)
[作者简介]黄河龙(1982-),女,江西余干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精神疾病的护理
(收稿日期:20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