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古籍内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的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
佟 琳1 李鸿涛1 李 兵1 张伟娜1 张华敏2▲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
[摘要]中医古籍中记载了大量养生的知识与方法,一些方法沿用至今为人类疾病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古籍的特殊性,一些有效的养生知识与保健方法深藏古籍之中被束之高阁,尚未被发掘与利用,濒于失传。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深入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古籍内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因素,结果显示,目前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发挥优势规避劣势,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挖掘文化内蕴,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科学评价基础上,实现养生方法多维度的抢救、整理、挖掘与实践,发挥特色功能优势,结合时代特点,对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进行创新创编,发展扩大群众基础,加强科学研究力量,专业宣传与推广。
[关键词]非药物养生方法;古籍;SWOT分析;濒于失传;发展对策
养生是中华民族的原创成果与智慧结晶,自《黄帝内经》对养生从战略高度定位后,后世皆宗其旨,将养生看作中医发展的最高目标和终极归宿,实现“却病延年”的最高战略目标,对当代社会尤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古籍中记载了大量养生的知识与方法,如太极拳、穴位贴敷、八段锦、刮痧等一些方法沿用至今,为人类疾病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而由于古籍的特殊性,一些有效的养生知识与保健方法被束之高阁,尚未被发掘与利用,濒于失传。前期工作中发现古籍中非药物养生方法内容丰富,方法众多,简便易行,经济适用,预期安全性与有效性程度高,具有较好的科学理论支撑[1]。探索濒于失传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对策,对丰富中医治未病方法与技术,服务人类健康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旨在分析古籍内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因素,为古籍内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研究与利用的对策提供参考与借鉴。
1 古籍内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发展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当代管理学中战略分析与决策制定的基本方法[2],它是通过对研究对象及相关内部、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综合交互的分析,实现对发展战略的全面评估,选择最佳战略决策,为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3-4]。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构建SWOT矩阵,分析古籍中濒于失传中医非药物养生方法的发展对策。
1.1 优势分析(Strength)
1.1.1 简、便、效、廉 古籍内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保健方法与技术具有现行非药物疗法“简、便、效、廉”[5]的特色属性。非药物养生是古人通过从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发展并完善而来,方法操作简单、使用便利,如艾灸、拔罐、针灸等颇具“简”“便”特色;“效”是非药物养生方法的重要优势因素,如按摩、导引、刮痧等非药物疗法在疾病防治中的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少,安全性高;中医非药物养生保健方法的社会经济成本低,颇具“廉”的特色,可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国家社会医保压力与财政经费负担,但它同时又可为养生保健产业带来较高的利润[6]
1.1.2 具有群众基础 中医药根植于中华大地千年,中医养生与中医发展并行,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古人创建养生术,如食疗、艾灸、拔罐、按摩、导引、气功等广为应用的非药物养生方法至今深受推崇,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受众人群。如太极拳、八段锦等适合多个年龄段,尤其是老年人的健身活动。近年来我国养生产业也迅猛发展,养生的形式从上世纪的足疗、食疗到本世纪初的养生服务业,养生服务业发展成为新兴产业,产值在2011年达3.2万亿元,企业规模20万家以上,约占GDP总值13%,预期健康服务业2020年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7-8],该产业对丰富民众文化生活、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1.3 历史文化特征浓厚 中医养生保健是一种以延年保健为核心目标的文化征象,有着深厚文化积淀和长期的发展历史,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养生受到儒、释、道诸子百家等思想影响,以天人合一、气一元论等为哲学基础,形成以平和为价值取向的医学形态,在我国疾病预防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意念主导下的导引与气功,均强调以心会意,以意调气(练气),以气促形(动形),以形会神(凝神),反映追求人的身心与自然协调统一的观念[9]
1.2 劣势分析(Weakness)
1.2.1 深藏古籍,古奥难解 一方面,作为纸质载体的古籍承载着大量的养生知识与方法,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10]记载养生类文献量约近600种,亦还有记载于综合性医著以及其他非医类古籍当中。然而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目前影印出版量仅50余种(不含合刻合刊),校点量约80余种,不足总量的1/7,一些古医籍已轮为孤本[11];另一方面,因古代文献具有厚重的历史年代感,文字句意古奥难解,增大正确掌握理解非药物养生方法操作与理论的难度,使得其与现代社会的接轨受到制约。
1.2.2 理论与实践研究匮乏 当前对传统养生方法的研究,大都仅以整理形式,方法创编也仅是着眼于操作[12],缺少理论层面凝炼,并未将理论与实践两者融汇贯通,并未形成科学体系,且脱离大众传播,缺乏实践经验。科学理论构建是在现代元素与历史记忆有机结合的过程中传承,如果不能将从古籍中发掘整理的保健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及当代社会理念认知相结合,并传达新的价值与思想,其仍将继续封存于历史中,因此推广传播养生方法向科学化、大众化、时代化方向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2.3 缺乏科学评价,有待有序整理发掘 虽然古籍中承载的养生方法具有独特防病治病功能,但其中一些记录与现代科学认知相背,如“红铅”“秋石”“玄女术”等,以当今的眼光审视并不具有现代科学性,故需要去伪存真,有序抢救挖掘。事物发展需要标准来衡量,没有一个定量或定性度量评估方法,缺乏评价标准体系,濒于失传中医非药物养生方法的传播与发展将受到阻碍,因此必须对方法的科学性、文化性、经济性等价值进行正确的评价。
1.3 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3.1 国家政策支持 国民健康状况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大量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13-16]等均在一定范围内确立了中医药养生保健优先发展地位。此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行业内发布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等,都对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的保护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1.3.2 大健康时代背景 大健康是身心灵德生命要素的平衡,健康境界是对生命全过程的悉心呵护[17]。大健康时代为濒于失传中医非药物养生方法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医药对人体呵护过程的整体观念,独有修身养性、调理身心的休闲功能,迎合了大健康时代对人体生命全过程保护与管理的全局性理念,符合当代民众对养生的需求。需求驱动与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健康产业规模逐渐增大,产业结构与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为中医养生方法的传播应用提供有利社会环境,现代科技发展也将为其发掘与传播提供科技支撑。
1.3.3 迎随现代人类对健康的追求观念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健康追求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时尚与潮流。非药物养生方法的大众传播不仅能创造一定社会价值,同时会创造一定文化效用。现今养生保健市场资本是无形强大,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助推作用,而中医养生不仅改善人体健康,同时具备一定的文化特征,其具有的休闲娱乐功能也不可小觑。古医籍中载的养生知识与方法,以古代哲学和中医学为基础,融汇儒、释、道等诸家养生内容,不仅对不同人群摄生与疾病防治与调护具有效用,同时其独具的文化特色与观念,对缓解当代人们快节奏生活出现的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调节作用,中医药传统养生正在逐渐融入现代人类健康品质生活之中。
1.3.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濒于失传古籍与中医养生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出保护并避免传统文化的消失,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也明确指出:“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保护名录和保护制度”[14]。对于濒临消失的中医传统养生文化、方法与技术,国际发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及我国即将建立的保护名录及制度,将濒于失传中医非药物养生方法的发展给予肯定并指明新的发展道路。
1.4 挑战分析(Threat)
1.4.1 时代变迁,研究推广不足 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的知识来源于古代,具有其所在古代那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如文字古奥难释,要使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适应并活跃于现代,整理挖掘的过程就不可崇古、泥古,要结合新时代特色创编。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与技术亟需拓展研究,然融汇古今在创编上存在难度,需要进一步增加研究力量,并结合新理念特色、新时代特征,挖掘科学有效的保健方法并广泛传播与应用。此外,当前对于养生方法的推广路径与推广方式方法尚缺乏统一规划,有效的传播渠道尚未捋顺。
1.4.2 民众养生保健素养水平较低 养生保健素养是反映民众对理解养生知识能力的标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发布后,研究者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进行调研[18],如2014年31个省、市自治区随机抽取的两万余人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养生保健仍处于探索阶段,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为8.55%,能够基本了解养生理念知识、知晓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常用的养生保健方法的人群基数极低,民众养生保健素养有待提升[19-20]
1.4.3 挖掘研究与推广传播的人才需求 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既承载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又承载着中医防病治病的特性,其具有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对其研究与传播者需要满足双重需求,既要具备传统文化文献基本功底,又要是医药专业人才掌握现代医药防治知识。这一领域当前急需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专业人才,如中医学、古代文献学、养生学、传统体育运动研究等学科领域,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具备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兼具的人才队伍。
2 古籍内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发展对策
对当前背景下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发展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进行分析,梳理影响发展的因素,将各因素有序的联系并构建矩阵,如图1所示。
2.1 发挥优势抓住机遇(优势与机遇战略)
2.1.1 发挥特色功能优势,扩大群众基础 国家政策引导下,发挥养生保健“简、便、效、廉”的自身特色优势,扩大受众群体,将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良好保健效果的中医非药物养生方法进行有序发掘、实践并推广,让其走到群众中去,使其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众中切实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如筛选具有较高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可及性的濒于失传中医非药物养生方法,于学校、社区等地开展,选用新媒体等形式宣传,选择具有专业背景人员进行指导,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使用人员范围。
图1 SWOT矩阵分析
2.1.2 挖掘文化内蕴,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方法与技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中国各个时代特有的文化精髓,反映历代人对健康的不断追求。然古籍内记载的一些方法由于方法秘而不传、历史因素、传播渠道受限等原因而濒临失传,为了保存前人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技艺,国家有责任进行相关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的工作,如太极拳、五禽戏等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紧紧抓住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契机,充分挖掘古籍内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的文化底蕴,科学评价与筛选古籍内濒于失传的非药物养生方法,择优保护与传承,让子孙后代以及世人皆知并受益于它。
2.2 克服劣势抓住机遇(劣势与机遇战略)
2.2.1 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创编发展 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的发展,需要在挖掘整理基础上,保留传统文化特征,汲取精华,遵循中国传统摄生理念,但必须与当代生命科学理论及时代特征相结合,树立新的科学的摄养理念同时实践,发挥集体智慧创编,在原有基础上不断革新与创造,既能适应当代群体生活方式又能契合当今群体养生保健需求,使其换发新的青春,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还原与创编后能更好地服务民众健康。
2.2.2 实现多维度的抢救、整理、挖掘与实践 构建濒于失传中医非药物养生方法抢救、整理、发掘、应用流程,实现多维度的抢救发掘与实践。首先要从载体源头抢救发掘中医非药物养生方法,资源载体包括古医籍与非医籍、涵盖孤本与已亡佚的各类古籍;其次对方法要取精华去糟粕,经过科学评价与筛选,有序发掘与推广;再次要与现代元素有机融合,加强文化、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科学研究并形成体系;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与利用我国政策引导力量,抓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利契机,有策略推广的同时扩大人群应用范围,为民众健康服务。
2.3 发挥优势应对挑战(优势与挑战战略)
2.3.1 提升民众养生保健素养 树立正确的中医养生观念,传播健康知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民众养生保健的素养水平。发挥国家政策支持,加大养生产业技术和资金支持,进一步明确相关政府卫生机构职能,拓展路径,搭建中医养生知识与方法新媒体平台,有效借助新媒体与旧媒体,制定宣传推广层次策略,统筹推广与宣传;完善培育中医养生保健意识和观念,改进培训模式,从不同的域分布、人群结构等方面分别入手,有效提升中医养生健康素质的水平。
2.3.2 加强领域专业人才培养 中医养生行业的蓬勃发展,必须要加大本领域专业人才培育的力度,中医养生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知识独特性的学科,需要培养中医学、国学、古文献学等多领域知识交叉的专业人才。本领域人才培养可以依托中医药高校,掌握当代养生健康需求,把中医养生学纳入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加速培育一批高层次养生保健实用型专业人才。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岗前与岗位培训,建立规范化培训流程与内容,培养高水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生保健人才[21]
2.4 克服劣势应对挑战(劣势与挑战战略)
2.4.1 科学评价,去伪存真 对古籍中频临失传的非药物养生方法,需要对其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可及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建立科学且广泛适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取精华去糟粕,以便于有序地抢救、挖掘与推广应用。
2.4.2 加强科学研究力量,专业宣传与推广 加强濒于失传养生知识、方法与技术的学术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坚定以科学的理论体系为依据,以实践经验为基石,政策性鼓励研究者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形成一套科学化的研究方法、挖掘整理规范与评价体系。运用新媒体与旧媒体宣传推广,构架中医养生与群众间的桥梁[22]。中医养生宣讲人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与交叉学科专业素养,同时可依靠基层专业医护人员宣讲促进社区传播。
3 小结
古籍中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要发挥自身特色功能优势,须迎合当前时代背景,进一步扩大群众基础,进一步挖掘方法的文化内蕴,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科学研究力量及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创新创编求新发展,对其进行专业医疗宣传与推广。对古籍内非药物养生方法进行科学评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古籍内非药物养生方法多维度的抢救、整理、挖掘与实践。
[参考文献]
[1]佟琳.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的筛选与评价[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1-10.
[2]陈滢.SWOT分析法及其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1):18-19.
[3]唐韬智.竞争情报的SWOT分析法与竞争战略选择[J].情报杂志,2002,21(3):36-37.
[4]陈卓雯.基于SWOT分析法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定位和培养模式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7:14-16.
[5]艾万里,李梅,单同林.积极推广中医非药物疗法[J].新疆中医药,2016,34(4):116-117.
[6]陈学智.中医非药物疗法助力健康产业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16-10-28(007).
[7]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2013-10/14/content_2506399.htm,2013-10-14/2019-02-06.
[8]韩德民,卢九星,李星明,等.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7,19(2):21-28.
[9]宗文静,曹洪欣,刘寨华.形神合一话养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2):1-2.
[10]薛清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20-42.
[11]佟琳,李鸿涛,张华敏.《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养生之属书目文献计量分析[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9,41(3):289-293.
[12]张佳乐,代金刚.中医导引养生法的研究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771-5774.
[13]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EB/OL].http://fjs.satcm.gov.cn/zhengcewenjian/2018-03-24/2249.html,2016-12-26/2020-02-06.
[14]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9-10/26/content_5445336.htm,2019-10-26/2019-02-06.
[15]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2016-10-25/2019-02-06.
[16]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26/content_5046678.htm,2016-02-26/2019-02-06.
[17]张立平.大健康概念的内涵与特征探讨[J].人民军医,2017,60(1):1-2.
[18]殷晓月,靳琦,王慧,等.不同性别居民中医药科普情况及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现状对比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2):5309-5313.
[19]王志敏,张莲芝,仲学锋,等.2014年安徽省8个监测点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8,24(6):435-437.
[20]谭巍,郭颖,殷晓月,等.2014年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8,34(9):848-851.
[21]黄建波,毛盈颖,张文恺.健康大产业背景下健康服务业中医药人才培养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1):12-14.
[22]陈小平,孙相如,何清湖.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4):62-65.
SWOT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non-drug health-maintaining methods facing extinction in ancient boo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times
TONG Lin1 LI Hong-tao1 LI Bing1 ZHANG Wei-na1 ZHANGHua-min2
1.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2.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
[Abstract]Lots of health-maintaining methods have been recorded in ancient book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ny of which have been inherited and contributed to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history.However,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ancient books,many other efficacious health-maintaining knowledge and methods remain undiscovered and are in danger of extinction.This article adopts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to deeply analyze 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non-drug health-maintaining methods in ancient boo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non-drug health-maintaining methods that are in danger of extinction will coexist wi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Advantages should be used and disadvantages should be avoid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national policies,to explore cultural connotations,strive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and realize multi-dimensional rescue,sorting,excavation and practice of health-maintaining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evaluation,give full play to characteristic functional advantages,and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innovate and compile non-drug health-maintaining methods facing extinction,develop and expand the mass base,and strengthen scientific research,professional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Key words]Non-drug health-maintaining methods;Ancient books;SWOT analysis;Facing extinction;Develop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0)8(c)-0004-0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709800);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507006-02);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ZZ13-YQ-131)
[作者简介]佟琳(1985-),女,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古籍保护与利用
▲通讯作者:张华敏(1974-),女,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药古籍的保护与利用及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
(收稿日期:202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