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王 欣
沈阳急救中心大东一分中心,辽宁沈阳 110013
[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5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参照组38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37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以及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功能与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护理依从优良率(94.59%)高于参照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价值(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ADL、FMA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治疗中应用延续性护理的实践效果较为突出,值得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延续性护理;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占比高达70.00%[1]。该病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以半身不遂、猝然昏倒、智力与言语障碍等临床表现为主,具有较高致残率及致死率[2]。部分患者可能发生偏瘫,不仅会影响其正常的日常生活,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损伤,一些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自杀倾向或抑郁障碍。因此,护理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直接影响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以减轻病理因素对患者带来的影响,保证临床医护工作质量。但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出院后仍需要照护,单凭家属进行照料,无法保证护理的有效性。延续性护理是近年来用于临床上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具有连续性、长期性特点,可满足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院外护理需求。为验证延续性护理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对我院75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展开研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5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参照组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56~83岁,平均(67.85±2.34)岁;病程15~62 d,平均(35.64±3.24)d;偏瘫部位:左侧17例,右侧20例,双侧1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例,高中或中专12例,大专17例,本科及以上5例。试验组患者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57~82岁,平均(68.07±2.15)岁;病程14~64 d,平均(36.21±3.10)d;瘫痪部位:左侧16例,右侧19例,双侧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或中专13例,大专15例,本科及以上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理论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皆知情且同意参与本研究。
纳入标准:①与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3],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②临床症状完善;③可积极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与本研究无关严重性疾病者,如恶性肿瘤、心功能缺陷等;②认知功能障碍、沟通障碍及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健康知识讲解、治疗流程介绍、心理护理、皮肤与口腔护理、用药指导、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生活指导等。
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方式,操作如下。①出院前准备:出院前3 d,告诉患者与家属延续性护理开展的意义及目的,以获取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理解与配合。留取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肢体活动状况、诊断结果、出院时间等,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订针对性延续性护理方案与康复训练计划。然后,向患者讲述出院后的康复内容,如每天对患肢进行按摩2次,时间为20 min;开展患侧上肢运动,利用健肢带领患者进行上举运动,10 min/次,4次/d;进行伸髋屈膝、屈髋伸膝运动,两动作循环开展,20 min/次,2次/d;借助工具或自行进行室外散步,40 min/次,2次/d;利用患肢进行穿脱衣、用餐、洗漱、刷牙等日常生活锻炼[4-7]。②延续性护理方案告知:告诉患者与家属延续性护理的具体流程,了解患者重回社会的心态及对延续性护理计划的接受程度,动态化评估患者肢体活动状况、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医护行为执行情况,以随时调整护理干预计划,从而保证临床护理效果[6]。鼓励患者和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相关的建议、想法,结合患者实际康复情况与身体耐受程度,明确各阶段护理目标。③开展院外随访:每隔2周开展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肢体活动状况、日常饮食、作息、康复训练效果等,并结合患者实际状况予以针对性生活指导,如娱乐、进食、运动、穿衣等,鼓励其适当开展体育运动,以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根据患者实际心理状况,进行心理支持与疏导,列举近期治疗的成功案例,以缓解其不良情绪,增强其康复信心。另外,嘱咐家属监督、协助患者完成训练计划,并予以患者较多鼓励与关爱,以帮助患者持之以恒的完成康复计划,促进其机体较快恢复。④加强院外联系:建立健康知识微信交流群,每天定时发布脑梗死后偏瘫的护理方法、康复训练方法、日常饮食、有关注意事项等,并及时回答患者疑问,必要时,可开展视频通话,以提升患者自我护理技能,提高护理干预效果。同时,每天定期询问患者康复训练完成情况及身体状况,并适当予以精神鼓励,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⑤定期复诊:告知患者与家属复诊时间,叮嘱其按时到院进行复诊,以便于随时对干预方案及治疗方案进行调整[8]。另外,提前告诉患者与家属中风先兆征象,便于病情的早期发现;如果存在胸闷、呕吐、头晕、嗜睡等异常现象,应提高警惕,及时询问医师[9]。同时,叮嘱患者如若出现压疮、肺炎等并发症,应及时到院治疗。
两组患者护理时间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根据患者对医护的具体配合情况,将护理依从性划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优:可主动配合完成各项医护操作;良:可配合完成大部分医护操作;差:仅可配合完成部分医护操作。护理依从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活动功能与运动功能。应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10]、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11]评估。ADL评分标准:生活不可自理:<20分;生活需要较多帮助:20~40分;生活偶尔需要帮助:41~60分;基本上可自理:>60分。FMA分值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患者运动功能越好。③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12]评估,SF-36分值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观察两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依从优良率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依从优良率高于,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护理依从优良率的比较[n(%)]
2.2 两组护理前后ADL、FMA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DL、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ADL、FMA评分均高于本组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ADL、FMA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均高于本组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SF-36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表3)。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FMA评分的比较
表3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的比较
3 讨论
延续性护理是借助一系列行为规划,用以保证患者可在不同健康照顾场所,如由医院到家庭,受到持续性、协作性照护,内容主要包括制订出院计划、回归家庭、院外随访与指导[13]。传统护理理念认为,护理干预仅限于院内,出院后便可终止服务,虽然多数患者的绝大部分健康问题可于院内得到解决,但部分患者回家后仍存在诸多健康问题,尤其是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其出院后依然需要较多的护理需求[14]。故而,常规护理干预已不能满足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护理需求,需施以延续性护理干预,以防控患者病情的恶化,满足其护理需求,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其较快康复。
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因行为不可调控、生活无法独立开展,可能会出现暴躁、恐慌、绝望等情绪,进而出现自暴自弃,抗拒治疗的行为[15]。延续性护理可通过定期向患者进行专业知识讲解、康复训练指导、心理疏导,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从而减轻心理因素对患者身体状况的影响。另外,延续性护理还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心理状况,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通过专项个体化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生存状况,从而提升其治疗疾病的信心,增加其医护配合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护理依从优良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延续性护理的实践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有助于医护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运动功能障碍是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主要表现,也是延续性护理需重点克服的难题。在实践过程中,延续性护理干预主要是通过开展院外随访、加强院外联系,实时了解患者康复情况,促使其健康行为的养成,保证其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及规范性,从而促进其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的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ADL、FMA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提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强化患者患肢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功能与运动功能。
在疾病影响下,加之家庭、社会、经济等多因素刺激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通常表现出精神与心理压力较大,致使其日常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6]。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可减轻致残因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强化其基本功能,从而改善其生存现状;另外,延续性护理的开展,还可保证患者康复训练的有效性与长期性,进而促使其身体机能的恢复,帮助其较快回归正常生活与社会,改善其生活质量[17]。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SF-36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提示延续性护理的开展可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后偏瘫治疗中的实践,可提升患者医护配合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崔立玲,戚文军,王宏图.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2):1301-1305.
[2]刘艳艳,张敏,恽文伟,等.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8,37(6):719-723.
[3]高长玉,吴成翰,赵建国,等.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2):136-137.
[4]张晶,朱超玲,牛倩敏,等.PDCA循环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Z1):160-161.
[5]吴淑苗.循证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8-20.
[6]朱丽娟,何文静,张小莺,等.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伴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160-162.
[7]高英,高晶.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2):81-85.
[8]容根南,黄冬枚.家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140-144.
[9]周敏坚.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1):186-188.
[10]张晗,王志会,王丽敏,等.中国社区老年居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失能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9,40(3):266-271.
[11]温金峰,曹香燚,徐海燕,等.唤醒状态下感觉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9,28(3):279-283.
[12]董爱淑,蔡月丽,曾静妮,等.SF-36量表第2版应用于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信效度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6):746-751.
[13]刘荣英,马双,潘华英,等.延续性护理对食管癌家属不良心理及患者照护能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2):44-47.
[14]赵瑞丽,杨洪喜,郭立双.延续性护理对痛风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8(2):228-231.
[15]刘华玲,时艳霞,朱海萍,等.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8):981-985.
[16]杨冬林,李遵清,张婧,等.家庭经济负担与抑郁症患者家庭照料者心理压力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6,56(29):93-95.
[17]路阳,陈策,姚娜.延续性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34):177-180.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WANG Xin
Dadong First Branch of Shenyang Emergency Center,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11001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A total of 75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7 to Ma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and 38 patient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37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ombined with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nursing complianc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of daily life function,motor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nursing complianc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94.59%)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76.32%),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efore nursing,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and fugl-meyer assessment(FMA)score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the nursing,the ADL and FMA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quality of life scale (SF-36)scor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nurs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applying continuous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hemiplegic patients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is more prominent and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Hemiplegia;Continuing nursing;Motor function;Quality of life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0)8(c)-0246-04
(收稿日期:201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