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调控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张凤英 何芳梅 张小青
广东省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广东梅州 514089
[摘要]目的 探讨焦虑调控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东省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7年6月接诊的62 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 版(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 例。两组经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用焦虑调控训练,分析比较两组训练前、训练6 周后的负面情绪,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焦虑、抑郁状况予以评价。结果 训练前,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 周后,研究组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焦虑调控训练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负面情绪,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焦虑调控训练;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负面情绪;效果
抑郁症是一组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普通人群中的终生患病率为15%~20%[1]。抑郁症反复发作,给患者及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推测未来20年, 抑郁症将从疾病负担的第4 位上升至第2 位。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指精神分裂症病情好转而未痊愈时出现的抑郁发作,其发生率约为25%[2]。虽然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控制并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但其副反应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加重了社会功能受损[3]。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等。放松训练是一种行为疗法,即可缓解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也可达到肌肉松弛目的,即在一定的肌肉训练程序指导下,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活动,以实现治疗疾病目标[4]。焦虑调控训练是结合团体治疗和个体治疗,利用两者的优势改变患者的负面思维方式,根据患者的人格特点,通过各种放松训练,引导患者正确对待负面情绪,学会用焦虑调控法来调控自己的情绪。本研究以我院接诊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其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施行焦虑调控训练,旨在改善患者面性情绪,以及为其日后康复护理的制定、 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6月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62 例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均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②与国际疾病分类第10 版(ICD-10)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标准相符;③精神分裂症病情好转,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 项总分≥17 分;④患者均知情同意,入组前未用过抗抑郁药物治疗[5]。排除标准:①有躯体器质性疾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乙醇或药物依赖;④有严重攻击行为或自杀倾向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1 例。研究组中,男14 例,女17 例;年龄19~58岁,平均(32.4±9.1)岁;HAMD 总分18~38 分,平均(26.5±5.2)分。对照组中,男12 例,女19 例;年龄22~67 岁,平均 (30.6±10.3) 岁;HAMD 总分17~36 分, 平均(26.9±5.6)分。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测量、记录生命体征,安排病房,联系医生;以医嘱为依据,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向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病因、症状表现、危害性、配合事项等),另外为其创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如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采光柔和等;按照医嘱向其提供饮食、心理、生活等方面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临床护理基础上,施行焦虑调控训练方案,即成立焦虑调控训练方案编制小组,成员为3 名精神科主管护师和心理治疗医师,均具备专业知识,以及工作责任心,且临床经验丰富,训练前,由编制者进行一致性培训, 以保证成员可熟练掌握焦虑调控训练有关内容。训练方案施行方式为小组授课、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形式,即1 次/周,2 h/次。第1 阶段:小组授课。5 人为1 小组,第1 周及第2 周重复两次讲课内容。小组授课内容如下。①改变患者的“惯性思维方式”,强调“顺其自然”:只做好“现在的自己”,不必过多考虑以后的事情,配合医生护士积极治疗疾病。对过于忧虑的事情,可以写成纸条保存,一段时间后再拿出来验证一下担心的事情是否会发生,反复多次,淡化预期焦虑。②调整原有的生活方式:享受慢生活,放松身心,要养成良好、规律的作息习惯。③鼓励患者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有氧健身操等。④充实心灵:a.阅读。静下心来阅读,细细体会读书的乐趣,从中发现读书之妙,充实自己的心灵。b.练书法或抄写书报。将注意力转移到书写中,忘却原有的烦恼,放松身心,保持气定神闲状态。c.音乐疗法。结合患者兴趣爱好,为其播放旋律优美、轻松舒缓的音乐。d.鼓励患者适当做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家务, 患者有 “获得感”,体会到“有用感”。⑤放松训练:a.深呼吸放松运动训练。为患者安排通风、安静的环境,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即端坐在靠背椅上,保持头部稍低下,松肩坠肘,双手以交叉方式置于腹部下丹田处。另外,保持双腿略弯,而双膝与肩同宽。与此同时,保持双眼、嘴处于自然微闭状态,放松舌头,经鼻吸气、呼气。注意的是在吸气时, 按秒针速度默念7 s, 使空气吸入体内,以腹部下丹田处隆起至最高点,以及不能再吸气为标准;在呼气时,再按秒针速度默念7 s,缓慢呼气,以所吸入的空气基本上全部排出体外为宜。除此之外,训练期间,吸气时,确保腹部、胸部一同向外隆起,而呼气时,则保持腹部、胸部一同向内收缩。指导患者在晨起、晚睡前进行,即15~30 min/次,2 次/d。b.全身肌肉放松训练。指导患者在执行先紧后松原则基础上,依次按照手部、上肢、肩部、颈部、头部、胸部、腹部、臀部、下肢、双脚顺序完成各组肌群练习,以达到全身放松目的。每组5 人,每周4~5 次,每次20~30 min,连续练习6 周。⑥冥想训练:指导患者取午睡、晚睡卧位,保持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注意做好身体的温暖工作,以提高舒适度,指导患者闭目,同时默念冥想词,即编制员提供冥想词, 从网上下载15 张带有美丽画面的图片,然后结合图片的风景画面,编写冥想词,最后打印过塑,指导患者反复观看图片,加以背诵文字描述,叮嘱患者在默念冥想词时,尽量保持身心放松,以及联想图片画面, 幻想身处于其中的美好情景,控制时间5~15 min,而后缓慢睁开眼睛.伸展全身,以达到身心放松。第2 阶段:个体化辅导。以艾森克人格测试为工具,对两组进行调查,以调查结果为依据,评估患者人格特点,而后对其进行各种不同组合的调控训练,纠正其原有的认知偏差,从而达到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
1.3 评定指标
两组在训练前及训练6 周后,由经统一培训评定量表的一致性为Kappa 值=0.85 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以下量表进行评定。①抑郁自评量表(SDS)[6]共20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 分4 级评分,中文版信度效度良好。根据评分准则,标准分53~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72 分为重度抑郁。②焦虑自评量表(SAS)[6]共20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 分4 级评分,中文版信度效度良好。根据评分准则,标准分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为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训练前的SAS、SDS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6 周后的SAS、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训练后6 周的SAS、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l)。
表1 两组训练前、训练6 周后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的比较(分,±s)

3 讨论
精种分裂症后抑郁的出现与心理、社会因素具有密切联系,属于精神分裂症的遗留症状。患者的负面心理及周围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多样主要和患者以及家属对疾病的错误认识, 病后自我价值评价太低,患者存在的孤僻内向心理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以及家庭社会的支持情况差等情况有关[7]。焦虑抑郁负面情绪的存在,易导致患者产生消极悲观想法,甚至产生具有危险性特点的自杀想法,而诱发意外事件。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分析, 负面情绪及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已逐渐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所以,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期间, 应当对处于恢复期阶段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高度重视, 特别是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 及时向其采取一系列合理有效的干预性措施,消除焦虑抑郁情绪,稳定患者情绪,帮助患者重新找回自己的兴趣爱好,使其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
梁凤珍等[8]报道,放松训练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尤为显著, 即在患者就诊期间出现的各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以及行为问题,对此种情况予以有针对性特点的干预措施, 利于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蔡燕玉等[9]报道,焦虑调控训练能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此外,国内外研究表明,心理干预[10-11]、自我管理技能训练[12]、自知力教育[13]、放松训练[14]、手语操音乐疗法[15]等均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面情绪。本研究以我院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其施行焦虑调控训练,为期6 周,结果显示患者训练6 周后的SDS、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上述研究成果相符,充分体现出焦虑调控训练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护理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即焦虑调控训练,是结合目前提倡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全方位的精神疾病的防治、康复模式,强调各种干预方式的系统整合,而更有效地改善精种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等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预防其疾病的复发。
综上所述,焦虑调控训练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消除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负面情绪,维持其健康心理状态,预后良好,但本研究仍存在样本量少、资料收集不完善、观察时间短等不足之处,望在今后工作当中对焦虑调控训练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入分析、探究。
[参考文献]
[1]Fava M,Kendler KS.Majordepressivedisorder[J].Neuron,2000,28(2):335-341.
[2]沈渔邨.精神病学[M].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41.
[3]吴启娇,黎莉燕,胡小娟,等.Liberman 技术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6,16(7):981-982.
[4]魏秋菊,魏春香,楚平华.以自理为中心的团体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761-763,767.
[5]薛坤喜,张传福,盛东方,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临床症状、记忆及智力的相关性[J].四川精神卫生,2017,30(2):126-131.
[6]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42,218-223.
[7]吴艳.认知行文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3(27):12-13.
[8]梁凤珍,张凤英,蔡燕玉,等.冥想与放松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5):622-623.
[9]蔡燕玉,钟远惠,张凤珍,等.焦虑调控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3):3185-3189.
[10]王喜英.心理护理干预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3):567-568.
[11]严叶良.团体心理治疗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2):1847-1849.
[12]朱小英,章秋萍.自我管理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4,13(3):205-207.
[13]郭全芳,张云红.自知力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0):949-952.
[14]郭轶,李雪晶,傅春恋.放松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1,26(6):473-474.
[15]罗旭英,吕春梅,张建花.手语操音乐疗法对服刑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1,18(9):71-73.
Effect of anxiety regulation training on negative emo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schizophrenia depression
ZHANG Feng-ying HE Fang-mei ZHANG Xiao-qing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Meizh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Province, Meizhou 51408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xiety regulation training on negative emotions in patients with postschizophrenia depression. Methods A randomized, open-label,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60 patients with post-schizophrenia depress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Meizhou City from April 2014 to June 2017. According to the selection criteria for schizophrenia in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0),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30 cases in each group. Regular treatment was adopted in two group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 study group was applied anxiety regulation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aining and after 6 weeks of training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using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and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i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Results Before the training,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6 weeks of training, 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nxiety regulation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patients with post-schizophrenia depression and provide a more effective method fo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post-schizophrenia depression.
[Key words] Anxiety regulation training; Post-schizophrenia depression; Negative emotion; Effect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3(c)-0224-04
[基金项目]广东省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B38)
(收稿日期:2018-09-04本文编辑:崔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