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实施共情护理对患者治疗配合度及应激反应的改善效果
陈楚云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急诊科,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共情护理对于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及改善其应激反应的积极作用。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53例急诊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7)及对照组(n=26),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共情护理对策,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配合度、生理应激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SAS、SDS评分[(42.0±3.7)、(40.9±4.2)分]均低于对照组[(48.1±4.5)、(46.0±5.3)分];配合度各指标得分高于对照组;生理应激反应发生率(7.41%)低于对照组(19.23%),护理满意度(92.59%)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共情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并改善其应激反应,方法经验证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共情护理;配合度;应激反应;满意度
从临床角度看,急诊收治的患者普遍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疾病变化快的特点,每一个救护缓解处理都会对救治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从患者角度来看,由于病情的突发性及明显的生理变化,患者多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其治疗依从性,上述因素都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护理工作的整体模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在急诊护理中,除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外,更强调借助心理、人文等知识为患者提供临床服务,共情护理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的产物,要求护理人员更多地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开展具体的护理工作,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保证治疗效果的最大化。本研究旨在探讨共情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整体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53例急诊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所有入选研究的患者均符合《急诊医学》制订的相关诊断标准[1],排除精神异常、昏迷状态以及心理疾病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8.2±10.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2±0.6)h。 对照组中,男 15例,女 11例;平均年龄(47.4±11.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4±0.8)h。 患者基本资料汇总提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参加患者及家属对研究过程及目的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符合分组研究的执行要求。
1.2 方法
两组患者到院后均接受常规急救护理,如监测患者的血压指标、呼吸、心率和脉搏,开放静脉通路;入院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科室环境和医护人员的基本信息,并讲解关于就诊的具体流程和疾病相关知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共情护理对策,具体方法如下。①共情护理开战前的培训,科室内部统一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共情护理的相关内容,在强化各项基本护理操作的同时,帮助护理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2-3],要求其更多的站在患者和家属的角度考虑问题;培训完成后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②倾听患者的诉求,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倾诉环境,是实现共情的基本要素护理人员在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要全身心地倾听患者的诉说,不评论、不打断,并用眼神或肢体语言表达自身的理解,让患者能够切实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呵护,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护患关系;③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护理人员要更加主动的站在患者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例如进行健康宣教时,要进一步考虑患者是否能理解专业性的术语;面对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时,要考虑如果:“我”患病时是否有更为激烈的情绪变化;哪种护理行为能够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适应;④护理信息整理,通过沟通交流和换位思考等方式,搜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心理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对各种护理措施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在让患者感受到人性化服务的同时,满足其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需求;⑤信息反馈,以患者信息资料所反映的情况,向患者传输基本疾病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不良反应情绪下可能引起的各种负面情况,加强患者的认知度,并教会患者一些简单的负面情绪缓解措施,再通过治疗案例讲解的方式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⑥做好家属的情绪安抚工作,在治疗中护理人员要及时向家属分享治疗进程,告知其期间的具体注意事项并及时舒缓其情绪,以保证患者能够不受其影响。
1.3 评价指标
采用SAS、SDS量表[4-5],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采用患者自评的方式进行统计,每一个条目共分为很少、有时、经常、持续4个选项,根据患者的选项分别以1~4进行记分,总分为80分,评分越高则提示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越严重。从配合治疗、遵医用药、科学饮食、合理休息、心理控制、预防复发六个环节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后的配合度,每个环节的评分为0~3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的配合度越高;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生理应激反应的发生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标准为: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操作熟练程度和病区环境四项,总分100分,<50分为不满意,50~80分为较满意,>8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 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的比较(分,±s)
2.2 两组患者治疗配合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配合度各指标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配合度的比较(分,±s)
2.3 两组患者生理应激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出现神经系统反应1例、内分泌系统1例,生理应激反应发生率为7.41%;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神经系统应激反应2例、内分泌系统应激反应1例、呼吸系统应激反应1例、免疫系统应激反应1例,生理应激反应发生率为19.23%。观察组患者生理应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04,P=0.0139)。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与其他科室患者比较,急诊患者大多具有发病快、病情危重的特点,且多数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患者的身体功能、治疗依从性均相对较差,这也给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6]
研究中我们实施了共情护理,首先,在科室内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让其能够深谙共情护理的意义和具体操作方法,以保证在各项护理措施能够顺利开展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给予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支持[7-8];其次,改变传统护理中患者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情况,由于担心患者的安全及治疗效果,多数患者乃至家属在整个期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担忧、焦虑等负面情绪,这样不仅会成为潜在护患纠纷发生的导火索,而且负面情绪有可能传递给患者,从而对患者的依从性、配合度造成影响[9-11]。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更多的扮演倾听者的角色,让患者借助交流宣泄负面情绪,进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2];再者,要求护理人员更多的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想患者之所想,以确保各项健康宣教、护理行为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并取得相应的效果;此外,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我们还不断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调整了护理对策,保证了护理质量。研究结果的各项数据指标显示,观察组在心理状态评分(SAS、SDS)、治疗配合度、生理应激反应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与文献资料的记载基本相符[13-15],提示共情护理运用在急诊患者的护理中,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更为细致、准确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通过科学的护理技巧将共情传递给患者,在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性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在急诊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共情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并改善其应激反应,方法经验证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参考文献]
[1]庄敏.共情护理对全子宫切除病人身心健康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11):4036.
[2]李菲菲.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124-125.
[3]沈荷娟,王燕.医护合作方案对急诊患者镇痛镇静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4):96-97.
[4]高利平.急诊护理中实施量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121-122.
[5]袁威,张玲燕,李冬军,等.急诊科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应激改善及效果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4):133-136.
[6]夏俊琳,王晓君,蒋飞.建立急诊护理亚专业组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43-144,149.
[7]田惠萍,陈晖,黎小群.护理干预对急诊外伤手术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6):19-21.
[8]林少琴,梁秀萍,梁维红,等.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14,35(2):376-377.
[9]迟营,耿淑玲,邢军.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80-181,184.
[10]薛雅瑜,徐琼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2):3637-3638.
[11]孙琳,韩小琴,傅晓娟,等.急诊护理风险中的伦理问题和应对策略[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5):639-641.
[12]李菲菲.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124-125.
[13]杨洋.品管圈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25):34-35.
[14]唐永仙,李悦.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价值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0):117-118.
[15]陈祥莺,陈祥燕.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272-273.
Improvement effect of empathy nursing in emergency on the treatment coordination and stress response in patients
CHEN Chu-yu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Zhong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Zhongshan 528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empathy nursing in emergency on the treatment coordination and stress response in patients.Methods53 cases of emergency patients and who accepted treatm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n=27)and the control group(n=26)by the computer randomly method.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empathy nursing countermeasures.The psychological states,treatment coordination,stress respons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42.0±3.7),(40.9±4.2)points]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48.1±4.5),(46.0±5.3)points];the the scores of indexes in treatment coordin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stress response(7.41%)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9.23%),the nursing satisfaction(92.59%)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80.77%),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empathy nursing for the nursing in the emergency patients,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he degree of cooperation and improve the stress response,the method has been proved to be effective.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Emergency;Empathy nursing;Coordination degree;Stress response;Satisfaction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6(a)-0168-03
(收稿日期:2017-03-06 本文编辑:马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