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
邹玉峰
南昌市第三医院乳腺肿瘤科,江西南昌330009
[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未经治疗的Ⅱb~Ⅲc期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12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选择CEF方案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选择TA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42/60)、88.3%(5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子分型、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时,新辅助化疗TA方案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效果;安全性
乳腺癌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对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来讲,大部分都发生转移,而小部分则转变成微小灶,进而也让手术治疗变得更困难,手术彻底治疗的成功率不高,所以在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时,药物联合化疗的新辅助化疗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2]。新辅助化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进而了解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且能有效控制潜在的微小转移,减少远处转移,所以在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时,新辅助化疗得到广泛的认可,但是现阶段关于化疗周期和化疗方案的选择还缺乏统一标准。本研究主要研究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2007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未经治疗的Ⅱb~Ⅲc期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120例;全部患者在化疗前均经过空心针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浸润乳腺癌[3],全部患者均给予全身骨扫描、胸片、腹部B超检查来对远处转移进行排除,根据B超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病灶大小,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或者临床体检判断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年龄为36~65岁,平均(54.4±1.5)岁;未绝经患者53例,绝经患者67例;临床分期为:35例
患者为Ⅱb期,58例患者为Ⅲa期,14例患者为Ⅲb期,13例患者为Ⅲc期。按照随机方式将120例患者分成两组,在基线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CEF方案治疗:第1天静脉推注环磷酰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036),给药剂量为600 mg/m2;第1天静脉推注表阿霉素(辉瑞制药无锡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96),给药剂量为6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氟尿嘧啶(吉林益民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5445),给药剂量为6000mg/m2,3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选择TA方案治疗:第1天静脉滴注多西紫杉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43),给药剂量为75 mg/m2,第1天静脉推注表阿霉素,给药剂量为60mg/m2,3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的TNM分期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将乳腺钼靶片和临床体检当成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来判断临床效果[4]:经治疗患者病灶彻底消失则为完全缓解;经治疗患者的病灶最长径缩小超过30%则为部分缓解;经治疗患者的病灶最长径增加超过20%,或者存在新病灶则为疾病进展;不满足以上疾病进展和部分缓解标准的患者则为疾病稳定;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与病情稳定例数之和为总有效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
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42/60)、88.3%(53/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n(%)]

2.2 治疗后的分子分型观察
治疗后,对照组中,15例患者为Luminal A型,18例患者为Luminal B型,19例患者为HER-2过表达型,8例患者为三阴性型;观察组中,21例患者为Luminal A型,16例患者为Luminal B型,12例患者为HER-2过表达型,11例患者为三阴性型。观察组的分子分型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1、3、5年生存率的比较
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1、3、5年生存率的比较[n(%)]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化疗期间,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7%(19/60);观察组为13.3%(8/6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乳腺癌的占比最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几年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趋于年轻化,乳腺癌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可降低其生活质量[5-6]。临床治疗乳腺癌,乳房切除术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但是乳房切除术会改变患者的生理,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患者容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如烦躁、自卑等[7]。对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来讲,大部分患者都存在远处转移,部分患者则可能转移为微小灶;如果选择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强行治疗,就需要扩大手术范围,因为不能切除部分病灶,所以不能真正实现根治的效果[8-9]。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放疗或者手术等局部治疗前,对患者实施全身化疗[10]。有临床研究显示,新
辅助化疗能让患者的癌组织病理分期有效降低,进而让手术治疗的难度降低,最终有效提高保乳术和根治术的成功率[11]。除此之外应用新辅助化疗还能有效杀死患者体内微转移病灶内的癌细胞,降低患者术前癌细胞的分离活性,最终让化疗的耐药性和术后癌细胞转移减少[12-13]
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中,应用环磷酰胺、表阿霉素以及氟尿嘧啶,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然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比较高,如胃肠道反应、脱发等,所以选择科学和合理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来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就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88.3%,表明在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时,TA方案和CEF方案均能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与CEF方案比较,TA方案的临床效果更理想。另外,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7%,观察组为13.3%,与CEF方案比较,TA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表阿霉素作为一种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表阿霉素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DNA聚合酶,阻碍DNA聚合酶的核酸合成,最终实现抗癌作用[14]。和蒽环类药物比较,表阿霉素的抗癌活性更显著[15]。除此之外,表阿霉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耐受性比较理想。多西紫杉醇则能有效促进微血管聚合,而且还能影响细胞特别是分类器细胞的功能,能有效抑制细胞分离;除此之外,多西紫杉醇还能促进生成抗肿瘤血管,促进肿瘤细胞凋亡[16-17],所以在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治疗中,应用多西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
总之,在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时,新辅助化疗TA方案能有效提高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邓宏武,周征宇,万能斌,等.TAC与T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12,20(11):770-772.
[2]曲艳红,杨科.紫杉类药物联合蒽环方案用于晚期乳腺癌术前化学治疗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药业,2016,25(13):60-63.
[3]王玥玲,蔡银峰,彭宗生,等.TA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1,33(16):2542-2543.
[4]谢锦华,刘地发.二甲双胍联合CEF方案与单纯CEF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2011,26(1):92-93.
[5]任贵华,全在元,陈瑶,等.老年前期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613-2614.
[6]郜娜娜,邹明雷.两种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5):567-569.
[7]蔡东焱,张茹霞,吴小红,等.ER和Ki-67对63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1):650-653.
[8]赵兴娟,高润芳,杨璇,等.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FEC与TEC方案近期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3):1068-1069.
[9]乔伟强,潘淋淋,寇长贵,等.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与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6):3982-3985.
[10]王晓华,邓荣,陈诚,等.血清MMP-9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4,19(1):38-41.
[11]吴耀禄,李建,井自良,等.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联合淋巴化疗20例临床探讨[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1):1509-1510.
[12]刘莉萍,欧阳取长,曹敏,等.TEC与FEC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对比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416-4417,4419.
[13]范扬航,吴智勇,黄建豪,等.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8):1059-1061.
[14]陈金辉,吴劲松,蒋志斌,等.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10):55-57.
[15]汪全新.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2):174-175.
[16]胡丽霞,马捷,贾桂静,等.磁共振在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6,40(6):523-525.
[17]梁国秀,李莉莎,王蓉,等.宫颈晚期癌采用5-FU局部多点注射联合TP方案新辅助化疗的观察与护理[J].黑龙江医学,2013,37(9):817-818.
Clinical study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ZOU Yu-feng
Department of Breast Oncology,the Third Hospital of Nanchang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09,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M ethods 120 untreated caseswith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inⅡb stage-Ⅲc stage treated by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07 to June 201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number random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60 cases)of patientswas given CEF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60 cases)patientswas given TA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in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8.3%(53/60),and it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70.0%,42/60),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 terms ofmolecular typing,survival rat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s lower,it is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Neoadjuvant chemotherapy;Therapeutic effect;Safety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6)11(b)-0065-03
(收稿日期:2016-10-17本文编辑:许俊琴)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20073199)
[作者简介]邹玉峰(1981-),江西宜春人,女,博士,主治医生,研究方向:乳腺癌的基础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