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例小儿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用药指导
穆菁
江西省九江市妇幼保健院药房,江西九江332000
[摘要]目的探析小儿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集的130例小儿ADR报告,对发生ADR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以及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性别与年龄分布方面,女性为52.31%略高于男性的47.69%,其中以1~3岁儿童报告率最高,达到36.92%。药物种类方面,抗生素类占比最高,达到38.63%;中药制剂次之,达到25.00%。抗生素类药物导致ADR发生构成比最高,达到48.46%;中药制剂达到32.31%。给药途径方面,主要以静脉注射为主,达到70.00%。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方面,消化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最高,达到41.53%。结论加强ADR的风险防范工作,重点关注低龄患儿的临床监测,加强合理用药与安全用药,有助于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关键词]儿童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随着各类儿童药物在临床日益广泛的应用,小儿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发生率目前正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ADR是指合格的药物在用法、用量均无误的情况下,出现的用药目的之外的不良反应及相关症状[1]。人体主要通过肝、肾对药物进行分解代谢,儿童由于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属于ADR的好发人群。小儿ADR发展迅速,症状较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2]。本研究将130例儿童患者的ADR报告进行总结分析,用以指导儿童临床安全用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集的130例儿童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62例,女性68例,年龄1~12岁,平均(6.34±2.52)岁。所有病例均根据国家ADR国家监测中心制订的ADR判断标准进行评价,不良反应名称参考《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3]整理。
1.2 方法
对选取的研究报告,按照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以及临床表现等数据分别进行记录,并进行相关统计。
2 结果
2.1 ADR患儿性别与年龄的分布情况
130例ADR患儿当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年龄分布以1~3岁儿童报告率最高,达36.92%;>9~12岁儿童次之,达到24.62%(表1)。
表1 ADR患儿与性别年龄的分布情况[n(%)]

2.2 ADR患儿药物种类的分布情况
130例小儿ADR报告中,涵盖7大类药物,44种药品:其中抗生素类占比最高,达到38.64%;中药制剂次之,达25.00%。抗生素类药物主要涉及头孢菌素类34例(26.15%)、青霉素类21例(16.15%)、大环内酯类3例(2.31%)以及其他5例(3.85%);中药制剂主要包括炎琥宁24例(18.46%)、喜炎平9例(6.92%)、细辛脑6例(4.62%)、其他3例(2.31%);维生素类主要包括维生素C 3例(2.31%)、维生素K12例(1.54%);呼吸系统用药主要包括硫酸沙丁胺醇1例(0.77%)、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液1例(0.77%)、其他1例(0.77%);解热镇痛药物为布洛芬4例(3.08%)、对乙酰氨基酚2例(1.54%);循环系统用药以注射用环磷酸酚腺苷以及1,6-二磷酸果糖2例(1.54%)为主;其他主要为抗病毒药物、疫苗以及人免疫球蛋白等药品5例(3.85%)。抗生素类药物引起ADR的占比最高,达到48.46%;中药制剂达到32.31%(表2)。
表2 ADR患儿药物种类的分布情况

2.3 ADR患儿给药途径的分布情况
给药途径主要分为口服、肌内注射以及静脉注射[4]。130例ADR报告中,其中采取静脉注射发生ADR的共91例(70.00%),口服药物16例(12.31%),肌内注射23例(17.69%)。
2.4 ADR临床表现类型的分布情况
130例ADR报告中,消化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最高,达到41.5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次之,占24.62%(表3)。
表3 ADR临床表现类型的分布情况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医疗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型药品不断面世,为疾病治疗以及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选择,但随之也带来了ADR发生率的逐年增加的问题。据文献报道,在我国小儿ADR近年发生率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发生率为5.8%~15.5%,其中在抗感染药物方面的ADR发生率约为60.0%[5]。ADR主要与药物本身特性以及患者个体特应性体质有关。
儿童患者是发生ADR的好发人群。一方面,由于儿童的免疫力较弱,患病概率高于成人,儿童用药频率不断增加,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ADR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临床大部分药物是经由肝肾代谢排出体外的,而儿童患者身体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尤以肝肾功能较差[6]。药物积蓄于体内,导致血药浓度超过安全剂量,药物进入血-脑脊液屏障,导致ADR发生。
本研究中,年龄与性别分布方面,女性略多于男性,以1~3岁儿童报告率最高,<3岁的婴幼儿是ADR的高发人群。由于儿童肝、肾等器官尚处于发育阶段,对药物敏感性较强,肝脏对药物的氧化水解作用以及肾脏对药物的排泄功能较弱[7],药物积蓄于患儿体内引起血药浓度增高,药物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继而引起ADR。因此,对于<3岁的儿童,药物治疗应尤为慎重。选择药效明确、副作用小的药物,并严格按照患者体重计算剂量[8]
引起ADR的药物种类以及不良反应报告数分布方面,抗菌药物类占比最高,中药制剂次之。相关研究显示,国内儿童ADR发生率为5.8%~15.5%,抗菌药物ADR发生率高达60.0%。研究中抗菌药物引起ADR占比48.46%,与报道结果相符[9]。目前临床上仍然存在滥用抗生素、超指征用药、合并用药等问题,不仅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而且增加了耐药菌株的产生概率,这也是ADR发生的主要因素。有研究中有由于合并用药继而发生ADR共14例,相关资料显示,合
并用药种数与ADR发生率呈正相关[10]。因此,严格遵守用药指征,用药前了解过敏史及皮试,注意药物配伍,减少合并用药种类对于预防小儿ADR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药制剂由于成分复杂,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药物变态反应。有人对中药存在无毒副作用的认识误区,从而任意调整中药的使用范围和用药剂量。但部分中药如果有辨证用法、药材来源、炮制方法、使用方法、药物配伍等方面的错误时,均有可能会引起ADR现象的发生。比如,山楂、五味子、乌梅与磺胺类合用引起血尿,严重可导致死亡[11]
给药途径方面,91例患儿由于静脉注射给药发生ADR。静脉注射给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在于其不受肝脏的首过效应影响,药物直接进入循环系统,迅速到达靶器官[12]。但是,静脉注射易受输液环境、护理操作、内毒素等多种因素影响[13]。因此,在选择给药途径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予以口服用药,肌内注射其次,将静脉注射作为最末选项。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方面,消化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最高,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次之。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小儿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在药品成分吸收、代谢过程中,消化道症状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相较于其他系统更加明显,易于明确判断;另一方面,更多的可能与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易受外界病原体侵袭,因而抗生素类药物更多地被应用于小儿呼吸、消化系统感染的治疗当中[14]。同样,由于小儿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功能较弱,更易发生ADR[15]。因此,小儿用药中应高度重视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特殊性,药品的使用剂量需要采用个体化的指导原则,尤其是针对<2岁的婴幼儿患者。
综上,医师在儿童临床用药过程当中,应对ADR引起足够重视,严格掌握抗生素类用药指征,合并用药应权衡利弊,注意配伍,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患儿的个体特点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和药物剂量,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董淼.我院104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6):3578-3579.
[2]樊丹怡,常宏,邓少洁,等.小儿常用药不良反应调查及用药指导的干预价值研究[J].北方药学,2016,13(6):138-139.
[3]Eriksson R,Aagaard L,Jensen LJ,et al.Discrepancies in liste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pharmaceuticalproduct information supplied by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in Denmark and the USA[J].Pharmacol Res Perspect,2014,2(3):e00038.
[4]赵慧.儿童药物不良反应144例分析[J].淮海医药,2013,31(2):154-155.
[5]谢婷婷,郭代红,赵粟裕,等.2009-2014年军队医院5099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5,12(6):360-364.
[6]郭向阳,王侠,严晓华,等.450例住院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4,20(5):48-50.
[7]杨林勇,刘新社,萧伟,等.我国常见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杂志,2016,41(14):2743-2747.
[8]杨智,彭翠英,何莉梅,等.105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6,22(2):40-42.
[9]朱占胜,王晶,孙亚凌,等.临床用药致儿童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J].医学综述,2013,19(5):935-936.
[10]彭秋燕,陈丽芳,黄淑萍.头孢曲松钠致73例儿童不良反应分析[J].天津药学,2016,28(3):20-22.
[11]陈良跃.中成药不良反应及其因素分析[J].中医药信息,2014,31(3):173-174.
[12]郭以杭.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98例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3):63-65.
[13]谢代彬.372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5):2317-2318.
[14]Agundez JA,EsguevillasG,Amo G,etal.Pharmacogenomics testing for type B adverse drug reactions to anti-infective drugs:the example of hypersensitivity to abacavir[J].Recent Pat Antiinfect Drug Discov,2014,9(2):151.
[15]李诗,廖明,刘佳,等.我院2013年儿童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J].贵州医药,2015,39(9):821-822.
Analysis of 130 cases w ith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children and the guidance of drug use
MU Ji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Jiujiang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Jiujiang 33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in children,an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linicalmedication.M ethods The report of 130 cases of pediatric ADR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5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different types of drug,drug administration and clinicalmanifestations of ADR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In terms of gender and age,constituent ratio of women was 52.31%,little higher than 47.69%ofmen,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the age group was 1-3 years old(36.92%).In term of drug types,the highest proportion was antibiotic(38.63%),which was follow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25.00%). Thehighestpercentageof ADR resulted from antibiotics(48.46%),and the second highestwas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32.31%).In terms of drug administration,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ADR resulted from intravenous injection(70.00%).In termsof clinicalmanifestation,the incidence of digestive system injurywas the highest(41.53%).Conclusion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prevention work,rational use of drugs and safemedication can decrease the occurrence of ADR.
[Key words]Drugs for children;Adverse drug reaction;Rational drug use
[中图分类号]R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6)11(b)-0150-03
(收稿日期:2016-09-22本文编辑:方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