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刺激仪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李文辉 阮凯珅 李坤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西新余338000
[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刺激仪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4例上肢手术患者,按照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采取的不同麻醉阻滞方法进行分组:以传统盲探法进行阻滞麻醉的32例患者归入对照组,以神经刺激仪进行阻滞麻醉的32例患者归入研究组。比较两组的阻滞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麻醉15 min后的VAS评分:研究组为(0.66±0.43)分,对照组为(2.26±0.95)分;阻滞起效时间:研究组为(11.71±2.52)min,对照组为(14.77±4.36)min;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为3.13%(1/32),对照组为18.75%(6/32)。研究组的上述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可以更准确地定位神经位置,微电流刺激可以加快药物吸收,缩短阻滞起效时间,避免药物留滞引发不良反应。
[关键词]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神经刺激仪
上肢骨折乃临床常见骨折类型,手术一般选择肌间沟臂丛神经进行麻醉。选择此处进行神经阻滞可以减少对整个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还能保持患者术中清醒度,取得患者的良好反馈与配合[1]。然而,这种阻滞方法有一定的缺陷,即难以精确定位到周围神经,致使阻滞麻醉失败。传统的盲探法主要依靠操作者丰富的经验施为,一旦患者年龄较大、体型较为肥胖或意识不清,术中医患做不到良好的反馈与交流,便有可能导致阻滞失败[2],因此,临床尝试以神经刺激仪进行定位,旨在提高神经阻滞成功率。本文试为64例上肢手术患者分别施以盲探法与神经刺激仪,并对比其运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4例上肢手术患者,按照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采取的不同麻醉阻滞方法进行分组:以传统盲探法进行阻滞麻醉的32例患者归入对照组,以神经刺激仪进行阻滞麻醉的32例患者归入研究组。研究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2~72岁,平均(47.55±10.36)岁;骨折部位:肱骨骨折12例,桡骨骨折2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3~73岁,平均(47.69±10.58)岁;骨折部位:肱骨骨折13例,桡骨骨折19例。两组患者的骨折部位、年龄分布、性别构成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对局部麻醉药物无过敏史;③无语言障碍可配合治疗;④无酒精或药物成瘾[3-4]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精神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②罹患脑瘫或主要脏器严重病变的患者;③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5-6]。
1.2 方法
将患者送入手术室中,为患者安置血压、呼吸监测仪器,为患者全程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并为其开放静脉通道,以10 ml/(kg·h)的速率为患者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之后,为患者取仰卧体位,使其双臂自然平放在身体两侧,使患者头部偏向对侧,借助Winnie方法为患者定位穿刺点,取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的间隙中间略贴近中斜角肌的前缘处为患者穿刺。
对照组以盲探法进行阻滞麻醉,进针后询问患者是否有触电感,若患者回答为“是”则以注射器回抽,若无血液抽出则可将注入25 ml的1%利多卡因(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50038)+0.25%罗哌卡因(广东华润顺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325)混合液[7]。术中若阻滞效果不达要求,则可静脉追加10 ml的丙泊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842),若15 min依然未起效则改为全麻。
研究组以神经刺激仪进行阻滞麻醉,选择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刺激仪及其配套的高绝缘穿刺针,连接仪器的正极到患者皮肤与一次性心电图的电极,连接仪器的负极到配套绝缘针上,将针刺入皮肤,随后启动仪器,将频率设为2.0 Hz,脉宽设为0.1 ms,电流输出强度设为1.5 mA,为患者的神经区域进行微电流刺激。若患者出现明显的肌颤,则可确定绝缘针非常接近肌间沟臂丛神经,此时可以将麻醉药(与对照组相同)注入和绝缘针连在一起的延长管[8]。术中若遇到阻滞效果不佳状况,则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措施。
此外,为了确保研究结果公正有效,两组患者均由同一位医师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度和阻滞起效时间借助针刺法对麻醉阻滞部位进行探查,并通过视觉模拟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度。0分为无痛,1~3分为微痛,4~6分为明显但尚可忍受的疼痛,7~10分为剧烈且无法忍受的疼痛。若阻滞起效,则可进行手术,统计自注入麻醉药物起至阻滞成功所花费的时间[9]
1.3.2 不良反应因定位不准或药物注射剂量不当等原因,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药物中毒、剧烈疼痛或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阻滞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的VAS评分远低于对照组,其阻滞起效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两组麻醉阻滞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在麻醉药物中毒、剧烈疼痛、呼吸困难3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总不良反应率上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010,P=0.045)(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4.010,*P=0.045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作为局部麻醉方式中的一种,临床中较为常见,上肢神经丛分布着臂丛神经。臂丛神经作为混合神经,由运动神经纤维以及感觉神经纤维组成。臂丛神经具有相对简单的阻滞操作,此种麻醉方式仅会对极少的全身生理功能造成干扰,机体功能可快速恢复,并且不会造成多种并发症,此种麻醉方式作为麻醉理想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上肢手术中。为了支持感觉的传递和运动功能的正常运行,人体的上肢中存在许多神经脉络,其中最重要的是肌间沟臂丛神经,在上肢手术中医护人员通常需要对这一部分神经进行阻滞麻醉,由于当前并无特殊仪器能够确定最终阻滞效果,所以医患通常在手术中通过交流来实现对阻滞效果的探明[10]。关于阻滞方法,现阶段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传统盲探法,其二是神经刺激仪,前者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丰富与否,然而即使操作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专业水平,在面对特殊类型患者时依然有一定的失败可能,此种操作方
式是利用针刺的方式找寻异感来定位,通常需要反复进行穿刺才能定位,对血管和神经造成一定的损伤,甚至会出现气胸症状,特别是老年患者,因其诉说不明、烦躁不安、异感不明显,无法有效配合穿刺,不能收到预期的麻醉效果,使阻滞时效增加[11],而后者主要借助电流对肌肉神经的刺激来实现准确定位,通过神经刺激仪产生的刺激波对周围神经干进行刺激,使肌纤维收缩,肌肉运动反应可直观体现,患者的生理反射更加准确,并且可利用绝缘针对患者进行麻醉药的注射,因此使用神经刺激仪可以获得更高的阻滞成功率[12-13]。很多相关学者认为,因神经刺激仪中用于穿刺的穿刺针可以不直接接触患者的神经干,使神经损伤的概率降低,其定位的客观指标为阻滞处肌肉的舒缩,可实现意识不清患者的准确定位。此外,神经刺激仪在电流刺激肌肉产生肌颤的同时也对患者的肌肉和神经造成了刺激,使其活性更高,这样在注入麻醉药物后患者的神经吸收药物更快、更多,患者阻滞起效时间更短,疼痛度更低,患者将会更容易耐受,术中应激性不良反应出现得更少,手术也将更容易成功[14-15]。总结其优势所在,主要有如下几点:①在神经位置的定位更加精确;②减少了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③神经损伤发生率更低;④即使是经验不够丰富的人员也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⑤可应用于其他神经类麻醉,如坐骨神经、腰丛神经等;⑥适用对象更加广泛,即使是无法良好合作的患者或者年龄较小的患儿也可以在基础麻醉或镇静状态下接受可靠的神经组织;⑦具有多点定位功能,可以有效提高麻醉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阻滞起效时间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便是神经刺激仪显著运用效果的直接体现。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盲探法,神经刺激仪可以做到更精确的神经定位,再加上微电流的刺激,可以加速麻醉药物的吸收量和吸收速度,在肌间沟臂丛神经的阻滞中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利新.经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J].安徽医药,2013,17(11):1917-1918.
[2]薛卫东,曹建设,郭安梅,等.神经刺激仪经肌间沟定位臂丛神经分支行臂丛麻醉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272-274,308.
[3]汪东学,金侃.神经刺激仪定位在老年桡骨骨折手术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学,2015,36(5):589-591.
[4]Zencirci B.Comparision of nerve stimulator and ultrasonography as the techniques applied for brachial plexus anesthesia[J].Ⅰnt Arch Med,2011,4(1):1-4.
[5]尚文,李素荣,马旭.神经刺激仪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5):7215-7216.
[6]Zencirci B,Öksüz H.Comparison of nerve stimulator and ultrasonography application for brachial plexus anesthesia[J]. Balkan Med J,2012,29(1):10-13.
[7]李少芳,叶凤卿,叶小霞,等.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3):41-42.
[8]陈廷页.神经刺激仪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7):515-516.
[9]朱勇,马黎明,张国荣.神经刺激仪在肌间沟臂丛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8):159-160.
[10]夏炳春,陈赐波.神经刺激仪在肌间沟臂丛麻醉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3,34(8):1263-1264.
[11]徐淑兰,于永生,尹军.神经刺激仪在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3):248-249.
[12]廖华山,齐丰军,钞小平.神经刺激仪在肌间沟臂丛麻醉中应用技巧[J].吉林医学,2012,33(3):580-581.
[13]张国强,翁灿辉,吴寿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连续镇痛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单侧上肢手术患者中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78-79.
[14]曲彦亮,刘芳,张立新,等.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联合尺神经阻滞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3):264-267.
[15]王波.周围神经刺激仪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对比[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6):506-507.
Application of nerve stimulator in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
LI Wen-huiRUAN Kai-shenLI Kun
Department of Anesthesia,Xinyu People′s Hospital in Jiangxi Province,Xinyu33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erve stimulator in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Methods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64 patients undergone upper limb surgery treated by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different anesthetic method for block in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traditional blind probe for block anesthesia,n=32)and research group(nerve stimulator for block anesthesia,n=32).The block effect and related indexes between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Results After 15-minute anesthetization,VAS score was(0.66±0.43)points in research group and(2.26±0.95)points in control group.The onset time of block was(11.71±2.52)min in research group and(14.77±4.36)min in control group.With regard to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in research group,it was 3.13%(1/32),while in control group,the rate was 18.75%(6/32). The above-mentioned index in research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Nerve stimulator can accurately locate the neural position,and microcurrent stimulation can facilitate drug absorption,shorten the onset time of block,and avert the adverse reaction due to drug stagnation.
[Key words]Ⅰ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Block anesthesia;Nerve stimulator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6)10(c)-0109-03
(收稿日期:2016-08-09本文编辑:许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