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区作用的影响
徐 清 温耀辉 卢红新 张润荣
福建省龙岩市第三医院临床心理科,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区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6月我院接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管理,观察组给予全程治疗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的变化,比较治疗后两组复发率、再住院率、就业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BPRS、SDS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21.13±2.76)比(31.08± 3.03),(7.08±1.31)比(10.87±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复发率、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10%比36%,4%比24%),就业率比对照组高(56%比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全程治疗,在帮助患者回归到社会中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全程治疗;社会功能;社区支持;家庭支持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whole course treatment on the return to the community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in our hospital were research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each group with 50 cases,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community management,an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whole treatment.The change of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and social function defect scale(SDSS)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recurrence rate,re hospitalization rate,employment rate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BPRS and SDS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21.13±2.76)vs (31.08± 3.03),(7.08±1.31)vs(10.87±2.24)],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the recurrence rate and rehospitaliza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10%vs 36%,4%vs 24%),the employment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56%vs 12%),the differences both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whole cours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in helping patients to return to the community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Schizophrenia;Whole course treatmentl;Social function;Community support;Family support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病科中是常见病,该病通常会造成患者出现幻觉、行为改变、认知功能损害等,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患者易有暴力、侵犯他人生命安全及财产的行为出现,对社会危害较大[1-2]。患者处于康复期后,通常需出院继续使用药物进行进一步巩固治疗,增加对病情及药物相关的了解及更加个性化的干预,在减少复发、提高预后、促进社会功能康复等情况上具有积极意义[3-4]。本次研究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实施全程治疗的方式,旨在帮助患者提高社会功能,早日回归到正常生活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6月我院接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5],病情已控制但未临床痊愈,依然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②年龄18~60岁;③出院后至少有1个监护人可陪同患者一起生活。排除标准:①其余精神障碍、明显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②药物依赖史;③处于妊娠、哺乳期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20~57岁,平均(32.42±2.63)岁,病程2~16年,平均(8.45±1.31)年;对照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3~59岁,平均(32.37±2.58)岁,病程1~17年,平均(8.39± 1.3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社区管理,每月由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及健康教育。
观察组给予全程治疗的方式,其主要是指我院精神病专科医生和精神卫生机构、社区服务中心之间建立联系,各单位部分密切合作,制定人性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主要内容如下。①个性化指导:社会工作者及社区专职人员对患者进行每2周1次的电话访视,每季度1次家庭访视,对患者的实际需求予以了解,根据患者的实际生活状况及健康问题,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满足个体需求。②药物管理指导:精神专科医生和护士利用门诊时间,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安全用药,包括自觉接受药物治疗、识别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方式、学习精神药物知识等,使患者及家属的药物管理能力提高。社区专职人员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定期观察,若患者出现依从性差,则指导其家属提高应对技能,监督患者按照医嘱服药。③训练生活能力:社区专职人员定期指导家属督促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比如穿衣、洗漱、进食、整理房间、服药等,并可进行做饭、洗衣等基本劳动能力的训练;若患者日常生活可以自理,则指导其家属陪同患者与社会适当接触、参加集体活动等,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恢复。④心理功能指导:精神专科医生及心理咨询师定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干预,消除对疾病的错误认识,指导其坚持、正确服药在促进病情恢复中的重要性,提高治疗依从性。指导家属正确监督患者,对一般病症可进行简单的识别和处理;若出现无法自我处理的问题,则应及时自觉地向医生寻求帮助,正确反映患者问题,以得到最有效的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分别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ocial function defect scale,SDSS)对患者的精神状况及社会功能进行评定,评分标准均来自《精神病评定量表手册》[6],所得到的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精神病状况、社会功能状况越差。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再住院率以及就业率,并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评分的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评分的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再住院率、就业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比对照组低,就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再住院率、就业率的比较[n(%)]

3 讨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会有意志活动消退、病态思维、心理行为减退等常见现象,对患者的全面康复、重返社会的能力上造成极大的影响[7-8]。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可对其独立生活能力进行培养,学会将不良情绪控制,掌握正确的社交技能,使社会适应力提高,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到正常生活中[9-10]。以往有文献[11-13]指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水平中,消极应对及家庭支持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良好的家庭支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促进社会功能的改善。
在本次研究实行的全程治疗中,不仅局限于医院,还包括社区、家庭之间全面的服务;其干预对象不仅只有患者,还有其家属;治疗措施不仅有药物治疗,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用药,还积极关注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从全方位对患者进行干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全程治疗患者的BPRS评分、SDSS评分得到显著下降,与相关研究[14]结果类似;在陆慧芳等[15]的研究中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全程系统干预后,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提高,本次结果与该研究结果相似。分析认为,由于在全程治疗中,精神病专科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精神卫生机构之间相互建立联系,对患者实施心理咨询及医疗救治,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社会功能上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在干预过程中以全面康复、回归社会作为指导原则,鼓励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可对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改善,提高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即便是得到临床治愈,仍还需继续长期用药,避免病情复发。有研究[16]称,若此类患者不坚持服药,在4~6个月后复发率可高达40% ~60%,而坚持服药的患者复发率仅有5%。在崔虹等[17]的研究中也指出,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到提高后,病情恢复好,其生活质量也得到相应明显的改善。因此,坚持正确服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恢复中也是极其重要的。在本次研究中还显示出,患者的精神障碍也得到了改善,并且复发率、住院率降低,就业率增加。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在全程治疗中,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及健康教育,了解坚持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服药依从性,疾病情况稳定,复发率降低,社会功能改善,患者可早日回归到正常生活中。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全程治疗,在帮助患者回归到社会中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雪莲,李宁.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3,40(1):23-25.
[2]杨雀屏,张国富,李达,等.社区综合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9):809-812.
[3]赖小玫,秦千子,李爱平,等.社区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42):4303-4305.
[4]欧颖.社区精神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1):146-148.
[5]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 (3):59-63.
[6]张明园.精神病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1-94,163-166.
[7]陈娟,申文武,邓红,等.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社会功能关系的随访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5(4):702-705.
[8]张伟波,朱益,刘寒,等.家庭教育联合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及其社会功能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176-179.
[9]徐云璐,徐成敏.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面子观的相关性[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1(11):90-92.
[10]陈琼妮,刘莉,张丹,等.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 (1):185-187.
[11]兰利平,杨坤芳.家庭支持性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情况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 (17):29-31.
[12]尹娟,李小妹,周凯娜.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水平与家庭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761-762.
[13]曾荟宇.精神分裂症病患实施家庭化管理教育的临床康复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128-130.
[14]王文军,邱大宏,巫秋玲,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其预后及照顾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3):213-217.
[15]陆慧芳,金国英,陈丽丽,等.全程系统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7):506-508.
[16]姜佐宁.精神病学简明教程[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63-164.
[17]崔虹,何夏君,丁寒琴,等.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29(23):77-79.
The effect of whole course treatment on the community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XU Qing WEN Yao-huiLU Hong-xin ZHANG Run-ro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the 3rdHospital of Longyan City in Fujian Province,Longyan 364000,China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8(a)-0058-03
(收稿日期:2016-06-12本文编辑:方菊花)
[基金项目]福建省龙岩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LY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