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护理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邹有香
江西省吉水县中医医院供应室,江西吉水 331600
[摘要]目的研究行为护理在腹部手术后肠蠕动恢复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行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者24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给予促胃肠功能药物,护理组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穴位按摩、足浴等护理,比较两组胃肠功能状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护理组干预后胃肠功能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4.2%)(P<0.05)。结论行为护理应用于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能促进其肠蠕动恢复,提高预后和疗效。
[关键词]行为护理;腹部手术;肠蠕动恢复
APPlication effect of behavior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ZOU You-xiang
Department of Supp1y,Jishui Hospita1 of Traditiona1 Chinese Medicine,Jiangxi Province,Jishui 331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specific app1ication and its effect of behavior nursing on recovery of intestina1 perista1sis in abdomina1 operation. Methods 240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1 dysfunction after abdomina1 surgery was retrospective1y ana1yzed from our hospita1 in the recent years,were random1y divided into 2 groups,after surgery in the contro1 group on1y received gastrointestina1 dysfunction drugs,nursing group in ora1 drug based,hea1th education,massage,foot massage and other nursing,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gastrointestina1 function and c1inica1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Gastrointestina1 function condition in nursing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1 group (P<0.05),tota1 effective rate in the nursing group of patients (93.3%) was obvious1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1 group (74.2%) (P<0.05). Conclusion Behaviora1 nursing is app1ied to the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1 dysfunction after abdomina1 surgery,which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intestina1 perista1sis,improve prognosis and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Behavior nursing;Abdomina1 operation;Intestina1 perista1sis recovery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和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腹部手术成为外科比较常见的术式。但由于腹腔内的脏器比较多,因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暂时性肠道功能障碍即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手术麻醉及术中刺激会导致胃肠蠕动消失或减弱,产生腹痛、排气困难、腹胀等症状,患者饮食也因此受限,不利于术后康复[2]。因此,如何通过有效护理配合恢复和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蠕动一直是我院近年关注的焦点。现选取我院近年实施行为护理促进腹部术后肠蠕动的临床实例进行研究,以探讨其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行腹部手术后出现暂时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240例。入选标准:①行肝胆、胃肠道、疝等腹部根治性手术;②临床表现为明显的肠蠕动消失或减弱,有腹胀现象;③意识正常,知情并同意纳入本研究。严格排除合并血液系统、肝肾、心肺等严重疾病者。其中男152例,女188例,年龄21~75岁,平均(48.9±5.1)岁;体重46~93kg,平均(56.311.8)kg;疾病类型:肝胆管结石95例,胃溃疡合并穿孔45例,肠梗阻39例,肠肿瘤36例,脾破裂16例,胃癌9例;所有患者均行对症腹部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05±0.61)h。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120例,患者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120例术后给予促进胃肠功能的口服药物枸橼酸莫沙必利(生产单位: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15),5 mg/片,1片/次,3次/d,干预1周。
护理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行为护理干预,干预1周,方法如下。
1.2.1 健康宣教 积极向患者讲解术后行为干预的主要方法及其作用,进行一对一宣教,了解患者术后的身体及心理状态,对症疏导其不良情绪,结合其身心状态合理解释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知识,并要尊重患者隐私。
1.2.2 耳穴穴位按摩 术后将患者推回病房,术后6 h,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且意识清醒时实施王不留行籽压耳法。用75%乙醇消毒耳廓局部,取一粒饱满的王不留行籽放置在0.6 cm×0.6 cm的胶布中央,并用探棒将其贴在患者耳穴区域的敏感点上并加压,穴位选择以交感穴、胃穴、内分泌、大肠穴、三焦穴和小肠穴为主,当患者感觉到局部有胀、麻、痛、酸、发热感时,即表明得气[3]。每10分钟左右按压1次,反复按压6次左右,直至患者排气,腹胀症状缓解。注意,每次只能贴单侧耳穴,两耳交替进行,每3天更换一次王不留行籽。
1.2.3 腹部按摩指导患者术后一手轻按切口,另一手按摩切口对策的腹部,先顺时针按3 min左右再逆时针按3 min,注意按摩力度以不引起手术切口疼痛为宜。每日按摩4次左右,按摩穴位以天枢、下脘、中脘、上脘为主[4]。年老者不能自行操作,应由责任护士帮助施行。
1.2.4 中药浴足术后进行足底按摩和中药浴足,能够活跃足部的胃肠功能反射区的血液循环,促进和加强胃肠器官的功能,利于胃肠蠕动和排便、排气[5]。其中浴足配方由红花、丹参、黄柏、透骨草、皂角刺等组成,有活血消肿、宁心、通经、清热解毒之效。浴足时间以术后20 h为宜,水温以42℃为宜。浴足30 min后,按摩双脚底[6]。右脚是小肠、盲肠、阑尾、十二指肠、横结肠、胃、胰、肛门反射区,左脚是直肠、乙状结肠、小肠、降结肠等反射区,按摩30 min后听诊肠鸣音[7]
1.3 疗效评价
护理干预前后,根据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程度进行评分,包括24 h内腹胀、排便、肠鸣音情况。采用十分制,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
干预1周后进行疗效评价。①痊愈: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腹胀消失,无便秘,饮食恢复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腹胀减轻,饮食以流质、半流质食物为主;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患者不能自主进食。其中总有效为痊愈和有效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患者胃肠功能状况的比较
术后干预1周后,护理组患者的肠鸣音、排便及腹胀状况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提示护理组患者整体胃肠功能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患者胃肠功能状况的比较(分,±s)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干预1周后,护理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由于其微创性被广泛应用于外科临床,其治疗效果也逐渐提高。但受复杂的腹腔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腹腔镜手术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胃肠运动的协调性,从而降低胃壁的顺应性,影响残胃及远端空肠的蠕动,再加上多数患者术后伴随有免疫功能下降或营养不良等状况,非常容易引起以胃肠蠕动减弱为代表的胃肠道功能障碍[8]。而腹胀、腹痛等胃肠功能障碍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饮食和健康,还容易使患者产生易怒、烦躁等心理,进而加剧症状[9]。故有效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对提高预后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重视。
药物治疗对干预术后肠蠕动有一定的效果,但有临床研究表明,长期药物治疗会带来各种副作用,患者较难耐受且复发率高[10-11]。行为护理是目前临床护理领域比较受关注的一种护理模式与理念,它强调关注患者的行为及心理,并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来实现干预效果。我院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行为护理,即是从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身心状态特点出发,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按摩等中医手法来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调理气机,以达到有效促进肠蠕动的目的[12]
本文护理组所用行为护理方法中,积极的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和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帮助患者构建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而积极的心态能避免气淤积于内,有利于胃肠等脏器功能的恢复[13]
《内经》有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表明了耳及耳部穴位的重要性[14]。本文所用耳穴压豆法,操作简单、经济安全、见效快,便于推广。考虑到腹部手术后腹胀患者多是由于麻醉药物减慢胃肠蠕动引起的,故穴位选择以交感穴、胃穴、内分泌、大肠穴、三焦穴和小肠穴为主。其中大肠、胃穴和小肠穴均与消化功能密切相关,能温通气血、调节匪阳,使胃气下降[15]。交感穴则有调节自主神经之效,三焦穴和交感穴能刺激胃肠蠕动,诸穴相互配合,能有效消除腹胀[16]。中医认为腹属匪,腹部被称为“五脏六腑之宫殿,匪阳气血之发源”,按摩腹部上脘、下脘、中脘、天枢穴位,能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腑脏功能,促进胃肠道和腹部肌肉的淋巴液和血液循环[17],从而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减轻或消除腹痛或腹胀症状,促进排气和消化[18]。此外,中药浴足和足底按摩也是基于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病理和临床症状,通过活跃足部胃肠功能反射区的血液循环来强化胃肠功能,促进肠蠕动[19]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实施系统行为护理的患者经过1周的护理干预,其胃肠功能整体状况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提示行为护理方法的高效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邱慧琴.护理干预对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59-60.
[2]余雪丽,陈维,王星平.早期进食和活动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7):103-105.
[3]袁金风.行为护理对腹部术后肠蠕动恢复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6):1213-1214.
[4]刘华丽,刘丛丛,胡婧.腹部手术后针刺穴位对胃肠功能影响的护理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360-1361.
[5]施华,潘兰霞.中西医结合护理技术对腹部术后肠蠕动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0):141-142.
[6]吴胜芳.舒适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830-3831.
[7]陈方蕾,张雅丽,蔡俊萍,等.脐疗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 (10):766-767.
[8]奚晓华,杨刚.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现代概念[J].吉林医学,2013,34(1):127-129.
[9]彭彩丽,高淑芳,刘爱志.护理干预对促进胃大部切除术后肠蠕动早期恢复的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2):1697-1698.
[10]谭李军,尹秀芬.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9):114-116.
[11]陈志强,曹立辛.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6):727-731.
[12]朱颖,赵鹏.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56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药业,2012,21(A1):131.
[13]王俊杰.中医护理技术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4,29(1):91-93.
[14]滕道梅.健康宣教在腹部手术胃肠功能紊乱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3):715-716.
[15]侯晓慧,黄雪芬,马钱凤,等.穴位按摩配合足浴疗法对改善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焦虑的临床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4):431-433.
[16]刘建军.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护理[J].河北中医,2010,32(2):292.
[17]庄增红.中西医综合措施对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新中医,2015,47(4):86-88.
[18]王春煦,赵翠芬,张书霞,等.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10,32(2):283-284.
[19]麦慧英,黄春晖,蓝柳红,等.早期护理干预对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2):39-40.
收稿日期:(2015-11-16 本文编辑:卫 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O16)O2(c)-O151-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