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医药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欢迎您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    |    本刊简介     |    期刊荣誉     |    编采团队     |    会务培训     |    理事单位     |    下载专区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返回中国当代医药网
中国当代医药
更多>>
  刊物资质
  征订启事
  征稿启事
  杂志社介绍
  广告启事
更多>>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编委/审稿专家申请登记表
本刊非研究类论文写作模板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业界关注

我国卒中防控工作取得多项重要进展

我国卒中防控工作取得多项重要进展

文图/《中国当代医药》主笔  潘 锋

  “中国卒中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7月9日—1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镶学术盛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卒中学会荣誉会长赵继宗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说,中国卒中学会自2015年成立以来,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团结广大会员,学会各项工作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我国脑血管病防治事业进步的力量源泉和发展根基。中国卒中学会学术年会参会人数不断增加,学术内容持续更新,涵盖了脑血管病防治的方方面面。赵继宗院士希望继续创新办会方式,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努力将年会打造成更具国际视野的学术盛会。

  在7月10日组委会举行的专场新闻发布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强教授等多位专家,分别介绍了中国卒中中心质控推进项目、最新《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百万卒中患者数字化健康管理工程、医体融合大健康项目以及再灌注治疗智能决策平台等多项我国卒中防控工作进展。

大力推进中国卒中中心质控项目

  王拥军教授简要回顾并展望了中国卒中中心质控推进项目。中国卒中学会于2016年正式启动中国卒中中心质量控制与改进项目,经过5年的发展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2020年中国卒中学会联合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大力推进了该项目的发展,期间共举办200余场学术会议,覆盖全国29个省级城市,辐射62个地市中心,40余家综合卒中中心医院,约200余家卒中中心医院以及10 000多名临床医生,交流内容涵盖卒中质控数据分析、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建设、抗血小板、降压、抗凝等多方面。

  王拥军教授介绍说,中国卒中中心质量控制与改进项目的质控关键绩效指标(KPI)已经从2010年第一版的13个指标增加至最新2020年版的27个指标。指标调整后需要建立两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是监测中国卒中联盟的2470家医院是否落实了最新的27个指标,第二个平台是国家医疗质量控制大数据中心。目前这两个平台已全部落地完成,也是全球最大的脑血管病医疗质量监测和改进网,已帮助160万脑血管病患者在平台上获益,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监测哨点医院数量,让更多医院和患者获益。

  王拥军教授说,以往卒中患者的数据上报给基层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避免医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另外再上报卒中质控数据,今年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将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数据上报问题。相信在现代化技术的支撑下,在中国卒中学会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下,依托区块链技术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卒中诊疗水平、流程和诊疗体系的大幅度提升,更全面、更立体化地改善卒中诊疗质量,让中国的脑血管病诊疗水平整体实现质的飞跃。

  王拥军教授指出,目前中国卒中患者管理的两大“短板”是较低的再灌注率和心源性卒中患者出院后较低的抗凝治疗率,因此今后的重点工作一是提升卒中急性期再灌注治疗率,二是提高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凝率。上述两项指标的落地需要借助中国卒中联盟数据采集平台和国家质控中心监测平台,该技术体系已经使卒中中心联盟医院的一年卒中复发风险下降28%,一年致残风险下降26%,脑血管病关键技术规范应用率提升21%。提高再灌注率已进入国家行动计划,将与医院等级评审和排名挂钩,国家质控中心在今年的培训计划里也增加了上述两个指标的深度培训,相信5年之后将会发生明显变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强教授介绍,从目前数据来看房颤的口服抗凝效果已超过了抗血小板治疗,由于药物的安全性问题,既往华法林治疗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随着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上市,药物本身的局限性被打破了,但目前我国卒中患者房颤的诊断率仍较低,临床诊断的规范性依旧落后于现在的标准。来自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缺血性卒中伴房颤抗凝医疗质量改进项目(SWIFT项目)的数据显示,我国房颤诊断方法在不断优化,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使用率,整体医院从2016年的13.74%提升至2019年的25.95%,项目医院从2016年的12.87%提升至2019年的46.15%。缺血性卒中患者房颤诊断率有所提升,整体医院从2016年的8.87%提升至2019年的10.93%,项目医院从2016年的9.91%提升至2019年的12.06%。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率有显著提升,整体医院抗凝治疗率由2016年的31.20%提升至2019年的46.40%,项目医院抗凝治疗率由2016年的37.36%提升至2019年的49.57%,总的来看在SWIFT改进项目的基础之上今后抗凝治疗的质量管理数据将会有一个较大提升;另外,随着新型抗凝药物体现出来的较好的疗效以及价格的下降,未来在临床中的应用也将更加普及。

  王拥军教授介绍,2021年中国卒中中心质控推进项目将持续通过以点带面,建立区域辐射式的卒中中心联盟医院,以“大咖谈质控”“走上来”“走下去”和“走基层”等形式为依托,强化和推动卒中二级预防的综合管理,并对全国神经系统疾病的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与安全开展持续监测和改进。

解读PSCI管理专家共识

  董强教授介绍,近年来多个国家将卒中认知管理纳入卒中患者管理,国际多项指南从2009年起就提出对急性期卒中患者应该筛查其认知水平。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卒中患者存活人群中有1300万例残障患者,这一群体往往具有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连续队列调查显示我国PSCI发生率约为50%,基于上述情况我国学者开始关注PSCI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发表的关于PSCI的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2021年4月《中国卒中杂志》发表新版《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简称“共识”),更新共识的目的是进一步强调PSCI早期筛查、评估、预防和康复的重要性,旨在指导卒中规范化合理用药和综合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董强教授介绍,基于以往十来年的卒中中心建设经验,2021年下半年上海将公布35个记忆门诊并发布标准的记忆门诊模式和筛查工具,其中的10个卒中示范中心将带动周边地区20多个记忆门诊,之后带动220多个社区中心,从而形成上海地区“市—区—社区记忆门诊”层级式的记忆门诊地图,帮助广大居民了解哪些医疗机构可以进行记忆障碍筛查和诊疗,包括正常老化的记忆障碍和病理性记忆障碍。上海地区将率先做好共识的示范带头作用,现已在区域间开展PSCI临床管理推广,为其他地区开展PSCI临床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共识能够更好地在真实世界落地,同时在临床实践中认证和反馈共识所推荐的意见是否合理和规范,以不断改善和提高PSCI筛查和诊疗质量。

  在7月9日举行的共识解读专题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罗本燕教授对共识制定背景、PSCI的概念、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诊断与评估、预测、预防和治疗等进行了解读,新版共识主要在2017版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了近年来国际上最新的临床实践和证据进行了更新。罗本燕教授说,我国PSCI发病率高达50%以上,PSCI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卒中研究和干预的热点。PSCI是指在卒中事件后出现并持续到6个月时仍存在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PSCI强调的是卒中事件触发的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即可发生并可被早期识别、管理和干预。PSCI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2021版共识明确了PSCI的多种危险因素以便临床在卒中患者中快速识别PSCI高危人群。共识强调,PSCI的诊断需结合临床、影像、神经心理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其中神经心理评估是识别和诊断PSCI以及观察认知受损严重程度和疗效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共识推荐卒中患者急性期应进行认知功能筛查,细化了卒中急性期评估内容,建议在卒中恢复期即卒中后每3个月进行认知评估随访。

  罗本燕教授介绍,2021版共识新增了预测版块内容,旨在指导临床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共识认为90%的卒中和1/3的痴呆是可以预防的,首次提出了PSCI预防策略,强调PSCI的预防策略需要全面、整体化的方法和跨专业合作,一级预防是针对卒中和认知障碍可调控危险因素的干预,二级预防是针对卒中急性期治疗、预防卒中复发和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共识旨在推动神经科、老年科、心内科、精神科、康复科等相关科室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卒中患者的综合管理和早期认知障碍的识别及干预,以帮助到更多患者。

加强卒中健康管理服务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安定教授介绍了“百万卒中患者数字化健康管理工程”的背景、具体实施方案及意义。徐安定教授说,我国卒中患者人群庞大,医疗资源紧缺,患者在家中缺乏有效的健康管理,这些都为卒中防控的可及性与延续性带来了挑战,数字化健康管理为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康复与长期管理带来了启示。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数字中国”战略号召,依托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红手环志愿单位、基层血管健康管理中心、媒体平台等发起了“百万卒中患者数字化健康管理工程”项目,将人民健康和数字化技术有机融合,致力于为我国百万卒中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工程旨在联合社会多方面的力量,通过全新的多渠道方式促进卒中患者获取健康管理及数字化服务,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服务的可及性,改善预后,通过挖掘健康管理大数据持续优化卒中患者健康管理路径。

  徐安定教授表示,近年来医疗机构及临床医生对待慢性病的观念正在从以诊疗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中心转变,对卒中患者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就是这一转变的具体体现。但目前我国卒中患者管理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患者院外管理依从性很不足,缺乏高效的渠道来了解患者在家的身体情况,缺乏卒中后长期管理标准等。工程的工作思路是以数字化医疗平台为手段开展医生教育和实践,提高医生对卒中患者健康管理的认知和效率,更好地体现医务工作者的价值,形成卒中患者数字化健康管理体系。

  徐安定教授介绍,工程由四大专项组成,包括大健康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及卒中患者数字化健康管理标准制定、卒中患者数字健康推广传播、卒中患者数字健康管理实践等,四大专项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协同效应,呈现层级化、立体化、连续性的工程运作模式。通过数字化管理模式打通卒中患者院外管理全流程,打造“中国卒中患者数字化健康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受众为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卒中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和广大公众,计划到2024年覆盖全国500万卒中患者及高危人群。工程将以大健康新媒体矩阵、数字化医疗平台为抓手,不断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推进我国卒中防控工作,让更多的卒中患者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健康管理服务。

  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爱脑行动”科普作品征集讯息。王拥军教授表示,在国家质控中心提出的国家行动计划和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的提高医疗质量的十个行动计划中,国家质控中心根据目标任务分解了每年的脑血管病再灌注提高治疗率指标,希望通过五年的时间让中国再灌注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爱脑行动”就是让公众与医疗机构进行合作,提高患者院前自我识别率,通过健康教育让人们知道时间就是大脑,以便能够在发病后第一时间到医院进行诊治。王拥军教授还介绍了“医体融合大健康项目”,该项目是中国卒中学会联合北京电视台、北京体育局为响应健康中国行动计划而开展的创新项目,旨在提高公众早期快速识别卒中能力,通过医体深度融合进一步为广大居民提供有效科学实用的指导,助力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新技术助力临床决策

  脑卒中发病急、变化快,每耽误一分钟都会增加患者致死致残的风险,但很多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医生做出急救决策过程长达数十分钟,往往错过黄金救治时间。为提升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快速救治能力,助力“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质量改进国家行动”,北京天坛医院联合安德医智BioMind在大会上共同发布了急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智能决策平台iStroke,iStroke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款智能软件,由电脑端、手机应用程序、智能手环、人工智能图像算法服务器等共同组成。

     王拥军教授介绍,iStroke作为“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质量改进国家行动”的高科技工具,以患者为中心高效利用医疗资源,优化急救流程,打造高效率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溶栓取栓“一键绿通”协作团队,极大地提升了卒中的整体救治能力,形成了覆盖院前急救、院中影像评估、再灌注治疗决策、院内二级预防、院后随访管理的一体化协同救治体系。iStroke将有助提升基层医院医生的卒中救治水平,全面改善我国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残率,为国家和家庭减轻医疗负担。未来通过配套应用程序家属可第一时间填写患者基本信息和发病时间,医生据此判断卒中可能性并一键启动急救绿道,卒中地图自动推荐就近医院,患者信息和救护车位置实时推送给相应医院,患者到达医院后可直接到CT室进行影像检查。

  中国卒中学会在本届年会上颁发了“中国卒中学会终身成就奖”和“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卒中奖”,来自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年逾90岁的蔡转教授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安定教授分获终身成就奖和中国卒中奖,另有十位学会杰出青年获“2021年度中国卒中学会青年创新奖”。

  蔡转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为中国神经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蔡转教授通过视频发表获奖感言,感谢神经内科学界对她从医70年的认可和鼓励,希望年轻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医疗环境,为中国脑卒中防治事业作出贡献。徐安定教授是我国脑血管病事业发展转型期中流砥柱专家团中的一员,徐安定教授不仅继承了老前辈持之以恒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在新时代下顺势而为做出了很多创新性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医师。徐安定教授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荣获这一奖项是中国卒中学会对我们团队的认可和鼓励,更是一种鞭策,感谢各位同道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今后我们要向老一辈专家那样努力为我国的卒中防治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封面图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强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16-0092
京ICP备11001767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60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  期刊出版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 http://beian.miit.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投稿热线:010-59626690 总机:010-59626692/18/19/20   传真:010-59626204   投稿信箱:ddyy@vip.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78号楼(大成国际中心B1座)8B02室   邮编:100124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4 版权所有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